中國官方週三(9月7日)公佈的八月進出口數據顯示,受極端天氣、通脹上漲、疫情反撲、海外需求減弱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勢頭急劇減速,拉響了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全部熄火的警報。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八月份中國出口總額為3149億美元,增幅7%多一點,與七月的增長18%相比還不及其零頭,遠低於分析師們預期的12.8%。
進口數據也相當疲軟,進口總額為2355億美元,增幅0.2%,與七月份本來就很疲弱的2.3%的增幅相比更顯得微不足道。
路透社說,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俄烏戰爭、美國加息、國內疫情防控和通脹壓力等多種挑戰,推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投資、消費和出口就只剩下出口這一項還保持著“體面的”增長。但八月的數據顯示,隨和海外需求的減弱,中國的國際貿易遭遇的阻力超過了專家們的預期。
在習近平主政的近十年中,持續高速增長數十年的中國經濟大幅減速,從之前年增速百分之十左右持續下滑,國際經濟預測機構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速可能只有百分之二至三。
隨著經濟減速,投資和消費這兩大驅動力對經濟增長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已經大大減弱,出口高增長的好時光雖然也已不再,但卻依然保持著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長。新的數據顯示,三駕馬車中的最後一駕也出現了嚴重失速。
路透社引用國泰君安(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周浩的話說,“看上去出口走軟來到的時間比預料的要早。最近的貨運數據顯示,貨運價格大幅回落,美國、歐盟等的需求已經放緩。”
周浩估計,價格因素會繼續影響貿易,從今年一季度以來實際進口增長已經出現了負數。需求的阻力正在增加。
美聯社週三的報導指出,西方經濟已經放緩,美聯儲和歐洲及亞洲的中央銀行都在加息以遏制通脹上漲。中國國內許多城市繼續執行清零抗疫方式,不斷採取封城的嚴厲措施,重挫了消費者的花錢意願。
報導引用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拉吉夫·比斯瓦斯的話說,“中國出口行業的放緩加大了中國經濟面臨的阻力,”進口增長乏力凸顯“中國內需走軟的問題”還在持續。
中國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只有2.5%,距離北京設定的5.5%的全年經濟增目標相差巨大。造成上半年經濟增長困難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和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陷入“全域靜態管理”,也就是人們熟悉的“封城”。
上海疫情結束後,工廠復工,但近期中國南方地區包括經濟重鎮深圳、成都、重慶許多省市又因少量感染病例而進入不同程度的封控狀態,對經濟活動的恢復帶來明顯的抑制作用。
今年中國許多地區出現高溫、乾旱,造成河流乾涸,水庫水位下降,電力嚴重短缺,中國的經濟增長遭遇新的巨大衝擊。
中國的國際貿易順差年比在八月份擴大了36%至794億美元。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為498億美元,同比降幅3.8%。中國從美國的進口總額下降了7.3%,為130億美元。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下降2.4%,至367億美元。
在美中貿易減少的同時,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卻在大幅度增長。八月份,中國進口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等商品總額猛增近60%,達到112億美元。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增加了26.5%,達到80億美元。
中國對歐盟國家的出口大跌了18.4%,至513億美元。中國進口的歐盟商品跌幅更大,達33%,總額為260億美元。中歐貿易順差擴大5.4%,總額為25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