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盛行“特種兵式旅遊” 為國內旅遊復甦蒙上陰影?

中國大陸游客在香港採購。(美聯社資料圖)

“特種兵式旅遊”成為中國的一種新趨勢,卻成為家庭消費潛在疲軟的徵兆,為疫情后中國國內旅遊的複甦蒙上陰影。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年輕人盛行“特種兵式旅遊” 為國內旅遊復甦曚上陰影?

今年22歲的研究生蔡芝山(音譯,Cai Zhishan)在五一假期期間旅遊,從她就讀的杭州市繞過山西省北部再返程,大部分時間搭乘慢速火車和公車。為了到達她想去的古寺、古塔和石窟,她每天要走大約3萬步。住宿方面,她選擇了通宵火車和便宜的旅館床位。九天的假期她只花了2,500人民幣(約362美元)。

蔡芝山說:“我沒有多少錢,但我喜歡旅遊。我能控制開支,花最少的錢去很多地方,但真的很累。”

在社交媒體上,標籤“特種兵旅遊”,指的是以盡可能少的錢旅遊,並去看跟做盡可能多的事,這從今年4月下旬中國勞動節假期前開始流行起來。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顯示,在經過三年新冠疫情的嚴格限制之後,今年國內旅行重顯繁榮。今年4月28日至5月3日的五一假期,民眾共進行了2.74億次旅行,比2019年疫情大流行之前增長了19%。不過總消費為1480億人民幣(約210 億美元),相較2019年持平,這意味著遊客在2023年的平均消費為540元人民幣,而2019年為603元人民幣。

另一個荷包緊縮的跡像是,今年中國遊客的國際旅行量仍只是大流行前水平的一小部分。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總體而言,中國人還沒有準備好像以前那樣花錢,即使政府試圖刺激消費並解決過度儲蓄,我懷疑它能否奏效。”她說,“人們需要工作和更高的工資才能再次開始大手筆消費。”

中國希望在去年12月取消新冠的限制措施後復蘇國內消費,但迄今仍表現不佳。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舉步維艱的房地產市場、創紀錄的青年失業率和對工作穩定性的廣泛擔憂,以及政府在工資、養老金和醫療福利方面的撙節,都讓消費者保持謹慎。

中國國家統計局(NBS)週二(5月1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8.4%,當時上海處於封鎖狀態,分析師此前預期增長21%。消費者信心雖已從去年的歷史低點反彈,但仍低於前20年的水平。

(此文依據了路透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