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中國公務員考試的報考人數創下歷史新高,達341.6萬,競爭比例突破歷史記錄。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公務員成為了穩定職業的首選,尤其在經濟不確定和就業壓力巨大的背景下,政府通過增加應屆畢業生的工作機會來緩解就業困境。然而,公務員工作雖然能提供穩定收入和保障,卻也可能讓年輕人失去與私企的競爭機會,同時部份地方政府也面臨工資支付困難的風險,因此,這為未來的公務員職務增加了不確定性。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2025年度中國公務員錄用考試(簡稱 “國考”)於12月1日落幕,招錄與報考人數均創下歷史新高。根據官方數據,此次國考計劃招錄3.97萬個職位,而通過資格審查的報名人數達341.6萬人,競爭比達到86:1,反映出考試的激烈程度。
據中國官媒《北京日報》與中新網等報道,今年報考人數比去年增加近40萬,而招錄人數僅增加160人。這是自2021年以來,國考競爭比首次突破80:1。
面對經濟不明朗 考公與事業編成為中國年輕人首選
現年25歲的甲思丁(化名)來自廣東,在一家中小企業擔任行政職,去年曾嘗試過公務員考試。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他提到他這一代的年輕人普遍對中國經濟前景感到不確定,同時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困境。因此,考公務員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熱門選擇,他們認為公務員崗位提供了更穩定的職業路徑。
甲思丁告訴美國之音:“公務員當然就是現在中國大學生畢業後的第一首選,因為目標明確,收入又不錯,相對穩定,也有比較高的可預期性。你總不至於想要去就業市場上去混一個不太確定的職位出來,搞不好你明年你就會失業啊。”
甲思丁表示,對於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公務體系的收入比許多私營企業提供的待遇要好。以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為例,普通公務員的年薪約為15萬到20萬人民幣,此外還有額外的獎金和補貼。
除了公務員外,甲思丁指出,許多年輕人也選擇報考 “事業編”,即一些與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相關的事業單位。儘管這些事業單位員工的薪酬和福利比一般公務員稍低,升遷也更依賴於內部規定,但其穩定性和福利仍使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
根據中國媒體報道,今年考公的部分崗位競爭尤為激烈。例如,中華職業教育社聯絡部 “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 職位,僅招錄1人,卻吸引了1萬6702人報名。此外,從地區來看,北京和廣東的報名考公的人數最多,均超過25萬,競爭最激烈的地區則是西藏,競爭比接近150比1。
對此,甲思丁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儘管他和其他年輕人對公務員考試的激烈競爭早已有所預期,但真正讓他們感到不公和剝奪感的,往往出現在面試環節。他認為,很多崗位的錄取,最終往往取決於 “關係”,導致某些職位呈現權力世襲的現象。普通考生即便在筆試中表現出色,也很難獲得同樣的機會。
甲思丁告訴美國之音:“筆試就算是第一,面試只要找得到關係,你也可以逆襲,不然你以為像什麼中國煙草、中國電力、中石油,很容易會出現一家三代,從爺爺奶奶輩,一直到孫子孫女輩,他們每一代的人都可以穩定的考進這個優渥的崗位。怎麼做到的?總不可能你一家三代都很會考試吧?”
中共為維穩考慮?公務員名額三分之二給應屆畢業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開放的3.97萬個公務員崗位中,約有2.67萬個崗位計劃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另外2.75萬個崗位則分配給縣級及以下的基層機構,兩者合計佔總招錄人數的近70%。這一趨勢反映了近年來招錄政策更加側重於吸納應屆畢業生和加強基層崗位的配置。
旅居美國紐約州的時政評論員唐靖遠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中國政府對於公務員考試的放寬,實際上是為了緩解年輕人的就業壓力,同時也有維穩的考慮,希望通過提供更多公務員職位來降低這些風險。
唐靖遠說:“尤其是現在大家都看到整個中國大陸社會戾氣特別重,各種 ‘獻忠式’ 的,開著車去撞人的惡性案件是層出不窮,所以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我覺得中共它可能更多的是出於維穩的角度,想要盡量的把這種社會矛盾,限制在一定的程度。這些剛剛畢業的年輕人都血氣方剛的,如果說他們要是大批人都是一畢業就失業的話,很有可能成為社會上的不穩定的因素。”
唐靖遠還提到,雖然公務員工資不高,但體制內的隱形福利和 “權力變現” 機會,使得一些人認為公務員是值得選擇的道路。公務員通過權力轉化為灰色收入,如腐敗、權力尋租和內部福利,使得部分公務員的經濟狀況遠高於正式工資水平。
他認為,多數年輕人考公的選擇背後也反映了一種 “躺平” 心態。他指出,年輕人不再追求職業晉升和個人發展,而是更多地尋求基本的生存保障。他認為,這種現象是中國經濟嚴重惡化的結果。
唐靖遠說:“年輕人就是國家的未來,但是如果說,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把進入體制內去當一個公務員去混吃等死,當作自己的首要的選擇,它就已經證明說,這個國家、這個政府它的政策一定出了大問題,其實是沒有未來的。”
中國經濟學者因指出失業率等問題遭禁言
“考公熱” 在中國持續升溫的現象,與經濟形勢、就業壓力、學歷貶值以及社會心態的變化密切相關。近期,中國經濟學者付鵬和高善文都指出,中國當前經濟困境和高失業率的問題日益嚴峻。
付鵬在11月底於匯豐私人銀行的一次演講中,批評中國當前的教育與就業政策,指出中國通過大學擴招來將年輕人留在校園,企圖降低失業率統計數據的壓力。然而,這一政策未能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導致了本科文憑的貶值。
付鵬還通過今年清華、北大本碩比1比3的數據進一步說明,研究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加劇了學歷 “內捲化”,碩士學位也可能步本科文憑貶值的後塵。他說:“如果三年後經濟的問題還不改善,我估計開始鼓勵你們(年輕人)讀博了,讀到30歲再開始就業吧。”
此外,中國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於12月3日在深圳舉行的一場會議中,引用各省城鎮就業總人口的數據指出,在疫情以來的三年間,中國 “累計有4700萬勞動力不能夠正常地找到工作”,反映了疫情對就業市場的長期沖擊和嚴峻挑戰。
由於公開指出中國經濟和就業等問題,付鵬與高善文目前已被禁言,兩人的微信賬號遭到封鎖,相關文章在中國網絡上幾乎已搜尋不到。
專家警示:公務員未必能保證長期穩定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雖然與企業中的高壓和加班相比,公務員工作時間較穩定,且有固定的福利和 “鐵飯碗” 保障,但部分地方政府因為財務壓力,可能無法按時支付工資或面臨更大挑戰,這使得公務員工作雖然有保障,但也存在風險。
莊嘉穎說:“(當公務員)它還是有一定的風險在,中國政府可能之後,政策有些調整,可能希望說公務員轉到其他工作,分配到很偏遠的地方,有些人可能生活不習慣,或者說分配到一些地方政府財務、債務有比較大的挑戰,如果說公務員要相對的保障,那方面的保障也可能會有打一點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