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 —
俄羅斯最近在亞太地區的動作頻繁。媒體稱,這彰顯了俄羅斯的亞太戰略。除了亞太戰略,俄羅斯總統普京還在極力推動“歐亞聯盟”,並期待以“歐亞聯盟”為依托,介入亞太事務。有觀察人士說,俄羅斯的“歐亞聯盟”的構想,和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實際擴張,在中亞已經形成了潛在的競爭。
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訪問了中國的鄰國越南和韓國,不久前,俄羅斯還首次同日本舉行二加二戰略對話,中國與日本和越南分別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地區陷入領土爭端。
普京在中國周邊國家的活動,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份訪問傳統上屬於俄羅斯影響範圍的中亞地區相比,在媒體引起的波瀾相對小了很多。習近平訪問中亞四國,並表示希望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將中國、俄羅斯、中亞和歐洲相互連接成為統一的貿易、經濟和運輸空間。媒體的評論是“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擴張,俄羅斯影響力式微”。 “中國取代美俄,成為中亞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等等。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Zbigniew Brzezinski)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的主題為“重新連接歐亞大陸所帶來的地緣政治影響”的研討會上說,中國在中亞的逐漸擴張與俄羅斯極力打造的“歐亞聯盟”幾乎是同時出現的。
他說:“在中亞,正在形成一種重要的地緣政治上的潛在競爭。在我看來,這不是關於'絲綢之路'帶來的遠東地區和西方的連接,一種新機體的產生,而是更多的決定了這個介於現在的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中間地區將來的發展。”
他說,中國目前在中亞的擴張是善意的、合作的、當然,也是以服務自己的利益為目標的。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1年10月提出了建構歐亞聯盟的想法,並將其作為自己第三次總統競選的主要綱領。普京希望通過建立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和獨聯體自貿區, 建立一個由莫斯科主導的環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共同體,並最終將之塑造成為歐亞區域內的核心力量集團。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負責俄羅斯和歐亞大陸項目的安德魯・庫欽斯( Andrew C Kuchins) 說:“過去十多年,俄羅斯一直在試圖通過一系列的項目來推動中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歐亞經濟共同體, 從這個引申出共同經濟空間,更重要的是關稅同盟。關稅同盟是2010年7月成立的,三個發起國家是白俄羅斯、 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自那以後,普京先生一直試圖徵集、利誘、勸導、甚至威嚇其他人加入這個同盟。”
2011年11月18日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總統簽署了一項協議,設定計劃到2015年建立歐亞聯盟。該協議包括未來整合的路線圖,並建立歐亞委員會(以歐盟委員會為藍本)和歐亞經濟空間,這兩項均會從201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目前,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已經表示有興趣加入關稅同盟。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曾表示,這一系列舉措是俄羅斯妄圖在獨聯體地區內“復辟蘇聯”。普京曾表示,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
美國老布殊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Brent Scowcroft)認為,普京想要的是恢復前蘇聯對重要的控制。
他說:“普京現在的本能是用各種辦法重新建立那種聯盟。我再次強調,這根本不是受經濟驅動的。在我看來, 他(普京)認為,讓蘇聯垮台是一個真正的錯誤,蘇聯是應該被保留的。不僅是中亞, 還包括東歐,他希望加強他們之間的紐帶,使得這個系統得以繼續。他對'絲綢之路'可沒有興趣,他的興趣是取得控制權。”
中亞五國原屬於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1990年代初脫離前蘇聯獨立。但是獨立之後的很多年,這些國家仍然在莫斯科的控制之下,他們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是通過俄羅斯運往國外,但是,最近幾年, 隨著中國對中亞地區的投資和信貸的增加,中國逐漸打破了俄羅斯對中亞油氣資源的壟斷。
中國對中亞的興趣最初起源於對中國對新疆地區安全的擔憂,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富含能源、礦產和原材料的中亞自然吸引了中國。目前, 中國已經成為中亞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和投資來源國。
近年來,隨著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的轉移,以及中國與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矛盾的進一步發展。 “西進運動”,向中亞發展,似乎成為中國外交政策最合乎邏輯的優先方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九月份在訪問中亞時再次強調,中國無意在中亞謀求勢力範圍和獨特的影響。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說:“我認為目前的情況,機會明顯更偏向中國人。俄羅斯在經濟上與中國無法競爭,不可能與中亞國家建立那麼多的合同關係。”
他說,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優勢, 俄羅斯仍然是數百萬中亞移民的目的地。不過,這也有可能造成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社會矛盾以及俄羅斯人的排外情緒。
俄羅斯官方從來沒有對中國在中亞的行動表示任何的關切和擔憂。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在中亞的能源協議對俄羅斯來說是雙重的打擊,第一削弱俄羅斯的政治影響,第二是減少了中國對俄羅斯能源的需求。
俄羅斯與中國在中亞也應該有合作。 2014年, 美國領導的北約部隊撤離阿富汗,中亞以及阿富汗的安全是俄羅斯與中國的共同擔憂。兩國都擔心, 2014年之後,伊斯蘭激進分子在中亞勢力的擴張。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俄羅斯最近在亞太地區的動作頻繁。媒體稱,這彰顯了俄羅斯的亞太戰略。除了亞太戰略,俄羅斯總統普京還在極力推動“歐亞聯盟”,並期待以“歐亞聯盟”為依托,介入亞太事務。有觀察人士說,俄羅斯的“歐亞聯盟”的構想,和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實際擴張,在中亞已經形成了潛在的競爭。
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訪問了中國的鄰國越南和韓國,不久前,俄羅斯還首次同日本舉行二加二戰略對話,中國與日本和越南分別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地區陷入領土爭端。
普京在中國周邊國家的活動,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份訪問傳統上屬於俄羅斯影響範圍的中亞地區相比,在媒體引起的波瀾相對小了很多。習近平訪問中亞四國,並表示希望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將中國、俄羅斯、中亞和歐洲相互連接成為統一的貿易、經濟和運輸空間。媒體的評論是“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擴張,俄羅斯影響力式微”。 “中國取代美俄,成為中亞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等等。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Zbigniew Brzezinski)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的主題為“重新連接歐亞大陸所帶來的地緣政治影響”的研討會上說,中國在中亞的逐漸擴張與俄羅斯極力打造的“歐亞聯盟”幾乎是同時出現的。
他說:“在中亞,正在形成一種重要的地緣政治上的潛在競爭。在我看來,這不是關於'絲綢之路'帶來的遠東地區和西方的連接,一種新機體的產生,而是更多的決定了這個介於現在的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中間地區將來的發展。”
他說,中國目前在中亞的擴張是善意的、合作的、當然,也是以服務自己的利益為目標的。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1年10月提出了建構歐亞聯盟的想法,並將其作為自己第三次總統競選的主要綱領。普京希望通過建立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和獨聯體自貿區, 建立一個由莫斯科主導的環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共同體,並最終將之塑造成為歐亞區域內的核心力量集團。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負責俄羅斯和歐亞大陸項目的安德魯・庫欽斯( Andrew C Kuchins) 說:“過去十多年,俄羅斯一直在試圖通過一系列的項目來推動中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歐亞經濟共同體, 從這個引申出共同經濟空間,更重要的是關稅同盟。關稅同盟是2010年7月成立的,三個發起國家是白俄羅斯、 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自那以後,普京先生一直試圖徵集、利誘、勸導、甚至威嚇其他人加入這個同盟。”
2011年11月18日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總統簽署了一項協議,設定計劃到2015年建立歐亞聯盟。該協議包括未來整合的路線圖,並建立歐亞委員會(以歐盟委員會為藍本)和歐亞經濟空間,這兩項均會從201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目前,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已經表示有興趣加入關稅同盟。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曾表示,這一系列舉措是俄羅斯妄圖在獨聯體地區內“復辟蘇聯”。普京曾表示,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
美國老布殊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Brent Scowcroft)認為,普京想要的是恢復前蘇聯對重要的控制。
他說:“普京現在的本能是用各種辦法重新建立那種聯盟。我再次強調,這根本不是受經濟驅動的。在我看來, 他(普京)認為,讓蘇聯垮台是一個真正的錯誤,蘇聯是應該被保留的。不僅是中亞, 還包括東歐,他希望加強他們之間的紐帶,使得這個系統得以繼續。他對'絲綢之路'可沒有興趣,他的興趣是取得控制權。”
中亞五國原屬於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1990年代初脫離前蘇聯獨立。但是獨立之後的很多年,這些國家仍然在莫斯科的控制之下,他們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是通過俄羅斯運往國外,但是,最近幾年, 隨著中國對中亞地區的投資和信貸的增加,中國逐漸打破了俄羅斯對中亞油氣資源的壟斷。
中國對中亞的興趣最初起源於對中國對新疆地區安全的擔憂,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富含能源、礦產和原材料的中亞自然吸引了中國。目前, 中國已經成為中亞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和投資來源國。
近年來,隨著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的轉移,以及中國與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矛盾的進一步發展。 “西進運動”,向中亞發展,似乎成為中國外交政策最合乎邏輯的優先方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九月份在訪問中亞時再次強調,中國無意在中亞謀求勢力範圍和獨特的影響。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說:“我認為目前的情況,機會明顯更偏向中國人。俄羅斯在經濟上與中國無法競爭,不可能與中亞國家建立那麼多的合同關係。”
他說,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優勢, 俄羅斯仍然是數百萬中亞移民的目的地。不過,這也有可能造成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社會矛盾以及俄羅斯人的排外情緒。
俄羅斯官方從來沒有對中國在中亞的行動表示任何的關切和擔憂。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在中亞的能源協議對俄羅斯來說是雙重的打擊,第一削弱俄羅斯的政治影響,第二是減少了中國對俄羅斯能源的需求。
俄羅斯與中國在中亞也應該有合作。 2014年, 美國領導的北約部隊撤離阿富汗,中亞以及阿富汗的安全是俄羅斯與中國的共同擔憂。兩國都擔心, 2014年之後,伊斯蘭激進分子在中亞勢力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