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調查發現,人民幣在取代美元全球貨幣地位方面幾乎沒有取得進展。
國際清算銀行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國際貨幣交易中僅佔4.3%,在所有貨幣中排名第八。美元以88%的份額位居榜首,歐元和日元以32%和17%的份額緊隨其後。
數據顯示,儘管中國開展更多外匯交易,但人民幣交易額的增速沒有超過市場平均增速,因此無法在排行榜中上升。
這一事實表明,多數國家仍選擇美元作為結算貨幣,人民幣很難在貿易和金融領域代替美元。
中國領導層已將人民幣國際化作為提高國際影響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中國國有銀行向其他國家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人民幣貸款,並對人民幣債券交易市場的發展歡迎。
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現任職於牛津大學的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告訴美國之音,中國認識到,由於美元和美國金融機構的主導地位,美國享有部分軟實力。
“中國對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感到不滿,並支持建立多元儲備體系,讓人民幣在其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於中國實施了所謂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嚴格控制人民幣流動,人民幣計價資產納入國際央行外匯儲備的進展緩慢。
馬格努斯表示:“中國必須允許人民幣在海外累積,而這只能通過經常賬戶赤字或資本自由流動來實現。中國不想任何一種。”
陷入與美國的貿易戰加劇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難度,因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生產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匯率貶值損害了投資者更多地使用人民幣的意願。
同時,由於擔心人民幣持續貶值將引發資本外流,中國大幅收窄了投資和兌換人民幣的渠道,包括加大了中國公民在境外使用人民幣的難度。
相比之下,港元的使用率增速更快,表明外國企業仍願意在中國做生意,但傾向於用港幣結算。
就外匯業務而言,國際清算銀行表示,2019年中國外匯交易額大幅增長至136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八大外匯交易中心。
英國、美國、新加坡、香港和日本這5個金融中心排名前列,佔所有外匯交易的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