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貸款政策以鄰為壑對全球發展構成威脅

  • 蕭洵

2020年4月17日戴口罩行人們穿過北京商業區一個十字路口。

剛剛發表​的一份全球發展承諾分析報告中,中國排名幾乎墊底。近年來,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不斷加大,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之一。但近來因全球疫情加劇的貧窮國家償債危機,也凸顯出中國貸款政策對全球發展形成的威脅。

華盛頓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星期四發布的2020年發展承諾指數(Commitment to Development Index,CDI)首次納入中國。但在40個國家中,中國僅排名35,與其對外貸款的規模很不相稱。

發展承諾指數並不是貸款金額的排名,而是對為他國提供發展支持的效率的衡量和比較。全球發展中心稱,這個指數會考慮到各經濟體的規模,而其重點是衡量各國對外援助在開發性金融、投資、移民、貿易、環境、安全和技術等七個方面的政策。

中國對研究和開發的支持使其在技術方面排名14,但其他方面都位居末端,其中開發性金融因貸款優惠度低而排名墊底。

中國何以在這個指數中幾乎排名墊底?該報告的主要參與者,全球發展中心在歐洲的高級政策研究員伊恩·米切爾解釋說:“中國雖然是主要的貸方,但它的大部分貸款都不是優惠的,因而只是將其國民總收入中相對較小的一部分用於發展援助。這是它在開發性金融方面排在末位的原因。”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理事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在近期的一個報告中稱,中國在開發性金融方面既走自立標準的單邊路子,也有遵循國際援助規範的多邊形式。後者表現為由中國發起,多國參與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外交關係理事會的報告稱,中國2013年發起的“一帶一路”計劃中宣稱的4,600億美元的貸款方案,將使北京可能改寫全球援助、基礎設施和物流的規則。

中國對外貸款因缺乏透明度、疏於遵守環境和安全標準引發外界批評。

中國對外提供貸的政策銀行之一國家開發銀行在其網站上對開發性金融的解釋是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宗旨,以國家信用為依托,以市場運作為基本模式,以保本微利為經營原則,以中長期投融資為載體。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凸顯出許多貧困國家面臨的債務困境,也引發外界對中國對外貸款的關注。

全球發展中心今年4月的一個報告揭示出中國對外放貸平均利息超過4%,高於世界銀行等發展機構的貸款利息。該報告稱,越來越多的低收入國家已經陷入債務困境,或面臨陷入債務困境的極大風險。報告稱,目前有44%的的低收入國家陷入債務困境,而6年前卻只有23%。

那份報告的共同作者、美國威廉瑪麗學院援助數據(AidData)項目的執行董事布拉德·帕克斯(Brad Parks)曾對美國之音說: “我們發現中國貸款中的條款總是比世界銀行貸款條款更苛刻,特別是對最貧窮國家的貸款。有關發展中國家債務脆弱性的談論大多集中在藉貸總量,但是貸款條件的變化同樣重要。”

全球發展中心在歐洲的發展合作項目共同主任米切爾說,中國可以通過提高透明度,減少在貸款附加由中國企業承建的條件提高分值。

中國在國際健康安全方面的得分也非常低,排在第39。

今年的發展承諾指數位居榜首的是瑞典。法國、挪威、英國和德國位列第2到第5。美國則排在第18位。

此次首次納入指數的除了中國還有在環境門類居首的智利、移民問題上居第2位的土耳其,以及在技術方面排名第5的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