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華盛頓時間星期四(12月5日)晚宣佈將任命前聯邦參議員戴維·珀杜(David Perdue)為下一任美國駐華大使。鑑於珀杜曾經表示中國是美國的“生存問題”,有些人認為他是對華強硬派。但其他人認為,這位前議員在亞洲的商界經歷以及他在中國人權問題上的表態顯示,他對中國可能不會像外界所想的那麼強硬。
“他曾在新加坡和香港生活過,職業生涯的大部份時間都在亞洲和中國工作,” 特朗普在一份聲明中寫道,“他將在實施我的戰略以維護該地區的和平以及與中國領導人建立富有成效的工作關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珀杜曾擔任企業高階主管40年,並於2015至2021年間擔任代表佐治亞州的聯邦參議員,期間任職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和外交委員會。
特朗普做出宣佈後,現任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很快就對珀杜發出了祝賀。
“我期待和他見面,也祝他在這個重要的職位上能獲得成功。” 伯恩斯在前身為推特的 X上寫道。
對此,珀杜也給予了友善的回應。
“我非常感謝伯恩斯大使在這個非常艱難的時期在中國代表美國的利益,” 他寫道,“這是一個關鍵的位置,我期待和他在交接時的合作。”
前駐中國美國商會會長詹姆斯‧吉莫曼(James Zimmerman)認為,珀杜的商界背景將有助於他的大使工作。
“不同於伯恩斯大使,珀杜更像政治家而非外交官,” 他在X上寫道,“但珀杜在商界(特別是消費品界)的過往以及在亞洲生活與工作的經驗,也許會賦予他對這個地區的獨特視角和欣賞。”
一些人認為珀杜是對華強硬派。珀杜在9月時曾發表文章警告來自中國的威脅。在這篇發表於《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上的觀點文章裡,珀杜稱北京是“一個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對手”,認為美國需要對同盟國家解釋清楚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呼籲兩黨團結,不要將應對中國看作是“政治問題”,而應該是“生存問題”。
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AFPC)印度太平洋研究計劃的高級研究員麥可‧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在X上也指出了這一點。
不過,索博利克也指出,珀杜在對華問題上的也做出過較不強硬的表態。在2019年《香港人權法案》通過參議院後,珀杜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參議院其實並沒有達成完全的一致”。他還表示北京“認為這(香港)是一個內部問題,我不確定它們這麼說是錯的”。
珀杜在香港問題上的模糊引起了一些批評。 《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的私人顧問、美國人馬克‧西蒙(Mark Simon)就認為,珀杜9月份發表的文章只是為了迎合時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
“他在很重要的一個事務上,也就是人權上,表現得軟弱。中共的整個前提條件就是基於他們治理中國的模式。” 西蒙寫道。 “他在這方面的紀錄並不好。”
一些人因為他贊成將工作外包到中國而認為他不可能是個對華鷹派。
曾經任職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外交政策分析家烏爾里希·斯派克(Ulrich Speck)寫道:“在他的商業生涯中,珀杜強烈支持將工作從美國轉移到亞洲以節省制造成本,這種做法似乎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相違背。 ”
他繼續寫道:“如果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將由希望保持聯繫的商業陣營和希望限制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國崛起的安全陣營之間的鬥爭來決定,那麼這次提名似乎會加強商業陣營的力量。”
曾擔任特朗普團隊的顧問認為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認為,珀杜出任駐中國大使,會讓中國鬆一口氣。
”北京將鬆一口氣…因任命一位經驗豐富的富商“。
一些對華強硬派甚至表示,和中國”建立關係“並不是美國當下需要的。
”我們需要摧毀可鄙的中共,並解放中國人民,“ 美國保守派媒體《華盛頓自由燈塔》的國家安全特約記者比爾·格茨(Bill Gertz)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