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表示,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表明,北京認為其面對的外部環境將繼續惡化,中國需要為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對抗做好準備。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的報告表示,中國正面臨“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報告設立了一個章節專門討論國家安全,稱中國需要做好一系列準備,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等的安全。
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週二(10月25日)舉辦的研討會上,該中心中國力量項目主任林洋(Bonny Lin)認為,雖然整篇報告沒有點名美國,但黨代會和高層人事變動都顯示出美中關係更具挑戰性的軌跡。
林洋說:“在黨代會報告中,當中國描述它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威脅時,很多實際上是指美國所帶來的挑戰,或者是美國所支持或參與的挑戰。”
林洋指出,在談到國際關係時,習近平的講話側重於“和平共處”而不是“合作”,這表明北京對與華盛頓的合作前景並不感到那麼樂觀。
林洋說:“至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中國在提到大國關係時並不覺得需要強調和平共處,這說明當中國展望未來時,它實際上相信和平共處、避免與美國發生危機或衝突的前景實際上越來越困難了。”
習近平提拔了支持強勢外交路線的外交官,意味著中國很可能延續與美國對抗的策略。在本次會議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被視為將接替楊潔篪出任中共外事辦主任,成為中國級別最高的外交官。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進入中央委員會。
王毅和秦剛與習近平關係密切。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外交日益強硬,一些外交官傾向於發出進攻性言論來回應質疑,被批評人士稱作“戰狼外交”。
英國《金融時報》北京分社前副社長、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韓碧如(Lucy Hornby)在週二的活動上表示,為了獲得晉升,中國的官員將竭力迎合習近平的政策喜好,這可能令中國走向更極端的方向。
“這些戰狼外交官,通過華而不實,通過與習近平的偏好保持一致,他們已經能夠跳到其他可能在晉升層次上領先他們的人前面,”韓碧如說。“我認為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這種行為,朝著你很確定領導希望你去的方向上冒險。”
提升軍事實力
在軍事上,習近平在二十大上繼續要求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並要求加強“練兵備戰”和提高“人民軍隊打贏能力”。此前,習近平重組了中國軍隊並增加了國防預算,這都為可能爆發的衝突做好準備。
美國研究機構海軍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 CNA)中國和印太安全事務部主任馮德威(David Finkelstein)表示,習近平自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以來,就一直在發展軍隊實力為其戰略目標服務。
馮德威說:“這份報告還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自2012年執政以來,習近平將軍隊的現代化和改革置於黨自身改革的大背景下,置於黨對中國國家崛起的渴望之下。”
近年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更加咄咄逼人的姿態,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海域與周邊國家發生摩擦的頻率越來越頻繁,與台灣的緊張關係也不斷加劇。
馮德威指出,在討論外部安全環境時,習近平的報告呈現出一種不安的氣氛,特別是要求軍隊提高迅速戰鬥力。
馮德威說:“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報告中的一些任務傳達出一種感覺,即解放軍被告知要在作戰上更向前傾。。。簡而言之,就是同時進行作戰訓練和現代化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被美國制裁的李尚福成為中共軍委委員,外界認為他將在明年3月接替魏鳳和擔任國防部部長,肩負中國對外的軍事交流。
李尚福在2017年出任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因涉及與俄羅斯主要武器出口商的交易,在2018年被美國制裁,禁止他持有美國簽證,也不能與美國做生意。
林洋說:“他應該是和美國的主要對話者,與我們的國防部長,我認為這對二十大和美中正常關係不是好兆頭。”
外部局勢損害經濟
中國在外部環境上面臨的挑戰還在損害經濟的增長。在美中緊張關係升級的背景下,華盛頓加大了對中國高科技出口和貿易的限制,更多國家開始反思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的總裁榮大聶(Daniel Rosen)在週二的活動上表示,二十大未能發出任何信號或舉動讓人覺得外部環境將有利於中國的發展。
榮大聶說:“很明顯,人們普遍認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外部的黑暗時期,隨之而來的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比如說,歐洲人看到脫鉤的意願,還有(限制)半導體這樣的軍民兩用技術,目前在華盛頓是最明顯的。”
在二十大閉幕後,中國和香港的股市在週一(10月24日)遭遇了一輪拋售,其中恒生指數跌超6%,創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CSIS高級顧問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週二的活動上表示,二十大期間,他在中國感受到外商對中國的巨大焦慮,更多的外企考慮將生產移出中國,或者放緩在中國投資。
甘思德說:“中國在西方與美國的外交關係日益緊張,這也對人們對未來的感覺和他們對機會的認知產生了很大影響。”
據CSIS在本月初公佈的一份調查,超過四分之一在中國有業務的台灣公司已經轉移了部分生產或採購,還有三分之一正在考慮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