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摸底地方債 經濟改革路在何方

RMB

中國對地方政府債務展開的緊急審計顯示中國最高決策者對日益嚴峻的地方債務問題深感不安。分析人士認為,中央政府三年內二次徹查地方債,反應總理李克強的經濟團隊內部對如何改革經濟意見不一。
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早已不是新聞,但債務的規模有多大,連中國的最高決策者也不清楚。由於中國並未宣佈此次緊急債務審查的目的,再加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不久前公佈的報告對中國的地方債務問題提出警告,此舉引發外界普遍猜測和擔憂。

*地方債務增速太快是關鍵*

外界對中國政府債務規模的估測不一而足,從IMF 7月份報告中估計的中國政府債務總額佔GDP的46%到渣打銀行(Standard and Chartered Bank)的令人堪憂的78%不等。中國審計署2012年對中國36個地方政府債務的抽樣審計顯示,這些政府債務總額為3.85萬億人民幣,較2010年增長了12.9%。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債務的規模,而是增長速度,還有就是中國是否有一個應對債務增速過快的體制,答案是中國目前還沒有這麼一個體制,”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世界銀行顧問黃育川說。

在7月初舉行的第三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國政府負責經濟的最高級別官員曾向美方表示,他們清楚影子銀行和不斷膨脹的地方政府債務對中國經濟構成潛在威脅。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也曾指出,新一屆政府的一項當務之急就是要摸清地方融資平台的家底。

“沒有人真正清楚債務的規模,”黃育川說,“因此我認為李克強總理是想要摸個底,看看債務到底有多少,甚麼時候到期,到底是不是問題。”

*審查地方債 中央內部意見不統一*

但著名經濟學家羅小朋認為,中央政府三年內第二次全面審查地方債務顯示新政府在走哪條經濟改革路線上意見尚不統一。他說: “對於地方債這個問題,這其實不是個新問題,它是個老問題。但是對這個事情的危險的程度呢,看來他們中央最高決策層存在分歧,另外對怎麼來處理這個問題也存在分歧。”

羅小朋表示,以央行行長周小川和財政部長樓繼偉為代表的一派,傾向於將中國經濟的泡沫捅破,然後再實施改革措施。捅破泡沫一方面有利於實施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中國經濟目前的困境歸咎於上屆政府。但總理李克強並不同意這種做法,認為捅破泡沫的風險過大。因此,此次國務院要求國家審計署對全國地方債務進行審查可能是兩派意見的折中,在繼續實行穩妥的經濟政策的同時徹查地方債務問題。

*唯一出路是改革*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審計署將在何時公佈此次地方政府債務的審查結果,但分析人士相信,審查的結果將會顯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水平會比兩年前有顯著提高。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外界越來越擔心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償還所欠債務。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黃育川表示,改善目前地方政府的稅收政策,給予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融資手段將有助於解決目前的債務問題。但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的問題,實施市場化的經濟改革是唯一出路。 “債務問題實際上體現出一個更大的問題,也就是中國能否恢復經濟的高增長,在2020年前把經濟的增長率保持在7.5%。”

*改革時機錯過,誰為地方債務埋單*

不過,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史劍道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對外出口乏力、對內內需不足,中國領導人會發現實行大刀闊斧改革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改革難度重重。

史劍道說:“目前改革的時機非常不好。中國領導人遲遲不推行改革。改革在胡溫執政時期就已經十分關鍵。但胡溫政府要麼是徇私、要麼是膽小、要麼就兩者兼而有之,而未能在最佳時機推行改革。現在中國的經濟和金融體係比當年要差很多,實施改革的陣痛也就越強。”

由於中國坐擁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及中國居民的高儲蓄率,這些有利因素使得中國政府仍然有足夠的資源應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但如何避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再次出現,誰來為此次債務問題埋單,是地方政府、銀行、還是納稅人,這些問題將是中國領導人要面臨的一場政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