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放邊境後未見報復性出遊 國際航空業者觀望

中國開放邊境後,中國乘客抵達泰國曼谷的素萬那普國際機場。(2023年1月9日)

中國政府1月8日起取消長達3年的出入境管制措施,不過,各地尚未出現預期的“報復性”出境遊人潮。香港的陸港每日通關配額連日來只達半數,多數國際航空公司也尚未有增班中國航線的計劃。分析人士說,中國的疫情不透明,讓自己公民也不敢貿然出行,以免染疫。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開放邊境後未見報復性出遊 國際航空業者觀望

1月8日起,國際航班旅客抵達中國各地機場後,走出廊橋迎接的不再是身穿連身防護服的“大白”,也不用排隊接受核酸檢測,而三年來隔離旅客的檔板等防疫圍欄設施也已遭拆除。

這是自2020年3月26日中國關閉國門以來,中國公民盼望了1015天的出入境重啟。

中國遊客出境 泰國副總理率隊接機

據《財經網科技》報導,中國旅客解封第一天的出入境機票訂單同比增長628%,創下疫情封控期間的高峰值,其中,出境航班訂位佔52%,略高於入境航班。

各國的旅遊及零售業者尤其翹首引盼中國出境人潮能帶來龐大商機。據中國官媒《環球網》引述泰國《國民報》報導,首架搭載269名中國旅客的航班於1月9日下午抵達曼谷時,泰國副總理兼公共衛生部長阿努廷還率領多名旅遊部官員親自接機。

泰方迎賓隊伍在廊橋拉起“中泰一家親”的橫幅,並為中國遊客送上花環及口罩等禮品。據泰國公共機場有限公司預測,年全年將會有700萬至1000萬名中國遊客前往當地旅遊消費。

緊鄰廣東省的香港被視為是這一波出境潮最受歡迎的旅遊地點之一。香港1月8日同步與內地開啟7個口岸,恢復第一階段的通關安排,為控管旅客總量,初期港人北上及陸客南下各有每日6萬人的名額限制。

但重啟通關的頭兩天,預期的中國“報復性出遊”並未立即湧現。所謂“報復性出遊”是指疫情期間,人們都在家封控悶壞了,心理、生理都達到忍耐的臨界點,需要透過出遊來徹底釋放。

多家港媒均報導,截至1月9日,除位於上水的藥房生意較有起色外,香港其他地區的零售跟餐飲業都沒感受生意回暖的跡象,尖沙嘴一帶的奢侈品商圈也仍多是香港本地人在逛街。

香港零售業期待陸客“報復性消費”

位於香港的百貨、商業雇員總會會務總幹事林志忠 (照片提供:林志忠)

儘管復甦緩慢,香港百貨、商業雇員總會會務總幹事林志忠仍未來的消費市場感到樂觀。他相信經過兩年多的隔離,陸客訪港探親、購物人潮遲早湧現,屆時香港藥房、金飾及日用品行業都將受惠。

林志忠告訴美國之音:“譬如上水或者是元朗區,一些藥房或者是店鋪,(8日)都已經增長大約兩成的生意。我們都希望,未來如果通關人數一路增長下去,復甦整個零售業。”

但陸港往來和貿易要恢復昔日榮景恐還需一些時日。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月10日召開行政會議前告訴記者,陸客前兩日預約通關人數均未額滿,未來幾天還有3到4成的額度可供預約。他說,未來8週僅有17%的配額被預約,其中只有1月20日、農曆除夕前一天的預約率達9成多。

李家超表示,港府將多觀察兩天,再跟內地檢討通關名額及開放口岸。

對於陸港通未見熱潮,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認為,除了初期有配額及訪港簽註限制外,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疫情仍在延燒恐是陸客卻步的主因。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 (照片提供:黃家和)

黃家和預估,農曆新年前後,隨著香港展開各種慶典活動,內地遊客應會逐漸增加,但要重回2019年疫情爆發前、一年4,600多萬人次內地遊客訪港的水平,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黃家和告訴美國之音:“我相信,還需要大概半年的時間,就是2023年7月之後(才會復甦)。2023年對香港的餐飲業肯定是一個比較好的年份,因為通關是一個很好的信息,對香港的市民來說,有一個刺激的作用。”

時隔3年 中國民航業招兵買馬

中國境內,民航業也喜迎解除封關。據《央視財經》報導,隨著國內外航班增加,不少中國航空業者近一個越來開始出現人力缺口,時隔3年後,多家航空公司已經展開首次的大規模徵才。

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宋志勇於1月6日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坦言,2019年前中國民航業連續11年獲利,但自疫情爆發以來,已累計虧損3,956億元人民幣,其中光是2022年的行業虧損就達2,160億元人民幣。

民航業人士指出,去年虧損遠高於前兩年,主因是國內各大城市接連進入封控,造成國內航線大範圍停擺,重創營收。

中國民航局表示,邊境重啟後,今年將力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976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4.6億人次,貨郵運輸量617萬噸,目標是總體恢復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實現盈虧平衡。

中國重啟國門 國際航空業觀望

相較於中國民航業者的積極,國際航空業對中國此次重啟國門的準備相對保守。

《巨亨網》引述航空數據供貨商睿思譽(Cirium)的數據指出,相較於去年12月下旬,今年1-3月各國飛往中國的定期航班僅增加不到2.9%,且每月增班不到100架次。

其中,新加坡航空發佈聲明表示,將繼續監測航班需求並做相應調整。美國的聯合航空也稱,尚在評估航運需求,而達美航空則表示,往返中國的航班服務未有任何變動。

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則稱,將依政府指導行事,因為日本規定自中國入境的旅客,除需檢附新冠肺炎陰性證明外,凡7天內往來中國的所有旅客,落地後都必須強制接受核酸檢測或抗原定性篩檢,還有5-7日的隔離限制,此規定1月12日起更將進一步擴及自澳門地區入境的旅客。

日本航空位於台北的台灣營業處處長王富民 (照片提供:王富民)

對此,日航位於台北的台灣營業處處長王富民認為,3年來中國政府對於疫情管控的不透明與政策反覆,是航空業者現在觀望、不躁進的背後主因。

王富民告訴美國之音:“我們(日本航空)到目前為止所公佈的大陸航線並沒有增加,還是維持目前這樣子。至於說,整個航空業要恢復到像2019年的那種盛況的話,國際運輸聯盟(IATA)推測,到2024年、甚至2025年才有可能。”

憂疫情擴散 多國出台陸客限制措施

中國在境內疫情延燒之際突然宣佈開放邊境,讓多個國家憂心病毒跨國散播,紛紛祭出針對中國旅客的入境限制。

除日本外,美國、加拿大、法國和馬來西亞等國也都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出具48小時內的核酸陰性證明。

德國當局1月5日宣佈,將對自中國入境的旅客實施隨機篩檢,並建議德國公民“非必要,不要前往中國。”

比利時也建議公民不到中國做非必要的旅行,並對所有自中國入境航班實施廢水檢測。

摩洛哥與北韓對中國入境的旅客規定最嚴格。摩洛哥自1月3日起完全禁止所有從中國來的旅客入境,北韓也暫停中國公民入境。

對於各國的限制措施,中國外交部連日反彈,呼籲各國勿將防疫政治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1月9日的例行發佈會中,被問到如何應對美國的防疫限制時,他批評“少數國家罔顧科學和事實,仍執意針對中國採取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對此中方堅決反對,並將採取對等措施。”

中國駐南韓大使館1月10日突然宣佈,已暫停簽發南韓公民赴華訪問、商務、旅遊、就醫、過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務類短期簽證,被視為是“報復性措施”。對此,南韓外交部表示遺憾。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解封後,南韓主要航空公司1月底前直飛中國的航班幾乎已經售罄。

位於香港的智明研究院創辦人許楨

位於香港的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分析,中國在疫情大爆發期開放邊境“不是非常恰當”的時機,因為三年封控重創經濟,不僅動搖了人民幣的匯率,還削弱外資對中國的中長期信心。

他說,前兩年國際疫情爆發時,中國動輒“熔斷”國際航班,並要求入境旅客隔離檢疫長達21天,因此,部分國家現在對中國旅客的限制並不過分,尤其中國政府近期公佈的疫情數據太不透明,明顯與實情不符。

中國出境遊處陣痛期

許楨告訴美國之音:“這個就是所謂信息不透明,然後(中國)自己付出沈重代價。另外一個也是政策的對等吧!之前包括亞太地區、北美跟西歐爆發疫情的時候,當時中國大陸所採取的一些(入境)抗疫防疫的措施,其實嚴厲非常多。”

位於南台灣台南的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 (照片提供:朱岳中)

位於南台灣台南的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表示,儘管對中國散播病毒的疑慮難消,各國對於中國重開國門是“期待又怕受傷害。”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統計,疫情爆發前,2019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達1.55億人次。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數據也顯示,2018年中國公民出國旅遊花費以2,773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

朱岳中告訴美國之音:“中國人真的是蠻會買的。以統計來說,他們一年大概在國際上的觀光旅遊消費高達2550億美金,所以,過去兩年都沒有(出境遊),如果今年再沒有的話,連續3年,那就是7、8千億美金的國際消費(損失)。”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卡在觀光財與病毒威脅兩難間,這段中國出境遊的“陣痛期”恐至少得等兩三個月中國疫情明朗化後才能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