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華盛頓 - 主管外交事務的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10月13日訪問了日本。楊潔篪在與安倍晉三會面時表示,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對話溝通,為推動中日關係持續改善和發展共同做好努力。有分析人士稱,中國總理李克強有可能下月在首爾出席峰會之際與安倍晉三舉行雙邊會晤。陷入冰點的中日關係是否能由此升溫呢?
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中心的研究員理查德麥格雷戈(Richard McGregor)相信,中日雙方都會採取實際的、兩國都能接受的措施努力改善中日關係。同時他也指出,目前中日關係的改善只能像嬰兒學行步一樣慢慢來。
麥格雷戈認為,目前中日兩國之間存在著諸多分歧,很難馬上取得創造性的進展。中國對於日本修改安保政策感到“厭惡”。此外,在中日關係問題上,兩國國內都充斥著負面和敵對的言論。
他說: “在日本,那些真正了解中國問題的專家,在過去十年都被排擠出局外,因為他們被認為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太軟弱。在中國情況也是類似,如果你提倡拿出新思維、改善中日關係,這是非常危險的。你們可以看下中國的網站,那上面有各種‘十大漢奸’的名單。”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邁克望月(Mike M. Mochizuki)認為,楊潔篪訪日是個良好的開端,雙方高層領導人應建立常態對話機制。但他也認為改善中日關係還存在很多障礙。
望月表示,與日本當局對待中日關係類似,中國在處理對日關係問題上也分為強硬派和溫和派。他認為胡錦濤在對待中日關係問題上就是溫和派領導人,並且在胡錦濤當政時曾為改善中日關係做出了努力。但2010年的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相撞事件和2012年日本政府將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國有化事件嚴重破壞了兩國關係,並使雙方的緊張關係持續到現在。
他說:“真正的問題是,當你提出了一項溫和的倡議時,如果它無法帶來回報,這項倡議就會帶來消極影響,並間接支持了強硬派的主張。”
望月還指出,現在在東亞,不僅中日、中美之間存在不信任,日本和美國之間其實也存在不信任。他說,美國擔心日本在與中國的領土爭議問題上把美國拖下水,日本害怕美國和中國聯合起來動搖日本在亞洲的地位。他舉例說,當美國認可由中國提出的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戰略時,日本是抗議最強烈的國家。不過,他指出,也正是由於日本在亞洲地區的重要地位,使中、日、美三國在亞太地區相互制約,相互平衡。
這兩位專家是在10月21日一場名為“一山三虎 - 在亞洲世紀中的中、日、美關係”的研討會上發表上述評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