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有能力將太空用於軍事目的

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載著神舟12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專家:中國有能力將太空用於軍事目的

防務分析人士說,中國目前掌握從太空協調戰爭的技術、硬件和專門知識。專家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可以將軍事裝備系統部署在太空,或者使用衛星來監視地面。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的美國客座高級研究員畢勝戈(Richard Bitzinger)說, 中國可能最終會使用傳感器來探測海上的敵人潛艇。

“太空的軍事用途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中國人不嘗試將太空軍事化,那他們很可能是愚蠢的,”畢勝戈說。“這是他們為解放軍制定的一攬子明確的未來改革方案的一部分。”

中國2019年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太空領域的作用越來越大。

白皮書說,解放軍空軍“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加快實現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

台灣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楊念祖說,“太空硬件可以幫助中國用多種導彈實施打擊。”

發展能力

白皮書稱,中國空軍“提高戰略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信息對抗、空降作戰、戰略投送和綜合保障能力。”

據《天文學》雜誌11月報導,中國研究人員已經測試了高超音速武器,這種武器的飛行速度至少是音速的5倍,包括用火箭發射到太空的太空滑翔飛行器。

文章援引《金融時報》的報導稱,中國還測試了一種部分軌道導彈轟炸系統(FOB,Fractional Orbital Bombardment System)。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海事安全研究員高瑞連(Collin Koh)說,中國有幾十年曆史的衛星網絡可以進行“高清晰度”的物理-磁觀測,足以探測到地球上的軍事裝備。

“在中國的太空衛星庫存中,他們有專門用於海洋監視的衛星,”高瑞連說。“它既有民用用途,也有潛在的軍事用途。”

他還說,中國官員正在努力防止商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受到潛在對手的干擾。

太空和地球的交匯點

分析人士說,中國軍方很可能會利用太空軍事技術,在有爭議的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尋求控制權,並抵禦中國近海外西太平洋公海的挑戰。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海洋透明倡議計劃主任格雷格里·波林(Gregory Poling)說,“中國的準則是,'我們需要控製附近海域,我們需要有能力在第二島鏈投射力量,與對手競爭'。”

夏威夷丹尼爾·井上亞太安全研究中心教授吳翁(Alexander Vuving)說,這一議程對那些與中國爭奪近海主權的亞洲國家構成了威脅。

北京已經在南中國海的小島前哨部署了軍用機庫和雷達系統。北京在南中國海與文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和越南爭奪海洋主權。這塊幅員350萬平方公里的水道蘊藏著豐富的漁業和能源資源。

中國還宣稱對自治的台灣擁有主權,幾十年來一直讓台灣處於緊張狀態,應對可能的攻擊。

聚焦美國

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大國美國已派遣軍艦進入南海和台灣附近,以警告其前冷戰對手中國不要進一步擴張。

“中國的軍事實力正在增長,”吳翁說。“中國和美國之間正在進行一場海軍軍備競賽。中國現在擁有的艦艇數量超過了美國。據估計,即使是現在,中國也擁有該地區最大的海軍。”

幾十年前,美國首次明確太空能用於軍事用途。在1958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之前,美國海軍曾將太空用於大氣和高空研究。美國空軍仍在發射GPS和導彈防禦跟踪衛星。

畢勝戈說,中國和美國都沒有時任美國總統裡根在上世紀80年代所夢寐的防禦敵方導彈的“堅不可摧”的天基防禦系統。不過,他說,中國正努力成為世界上軍事領域排名前兩、三位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