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教授沈大偉( David Shambaugh ) 2 月 27 日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說,中國對自己在國際上的定位,對於自己想要什麼並不清楚。
“我想說的是,中國對自己在全球的定位,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何種角色的看法是自相矛盾,含混不清的,存在相當嚴重的定位危機。”
沈大偉是在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有關中國外交政策演變的一場研討會上這麼說的。 這位中國和亞洲事務專家說,中國國內關於中國應對扮演何種國際角色的爭論從 2008 年就開始,目前還在繼續。
他說,中國的國際定位危機反映在外交關係上,那就是中國的外交行為並沒有連貫性。 一方面,人們看到中國領導人參加 20 國工業集團、聯合國等會議、在全球事務中進行調停斡旋,似乎扮演著“負責任的大國”角色,另一方面,人們又可以看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中國網上民族主義者的好戰言論,中國在領土問題與鄰國產生爭議,以及中國在偏遠大陸為了獲得資源而進行的“新殖民主義”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之後,中國展開更加積極的外交,中國似乎拋棄了前領導人鄧小平“韜光養晦”的戰略。 從“周邊外交”到“新亞洲安全觀”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外界認為,中國一步步在挑戰二戰後美國領導的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體系。
沈大偉說,中國對現存的國際秩序當然有相當的不滿意,但這並不表示中國要推翻整體體系。
“現在中國雖然資源還不是那麼豐富,但是卻越來越發達,我們看到一個更具“修正主義”姿態的中國( a more revisionist China ) 。中國對二戰後自由體系的不滿也越來越顯現。不過,這並不意味中中國想要推翻整個自由體系。我是說,他們對部分體系,經濟體係從整體上說還是很滿意的。至 於安全體系,他們從來就沒有滿意過,他們的確在尋求對此做出修改,甚至將其推翻。對於人權和其他社會體系,中國的表現比較模糊,他們可能尋求將其剔除。其 他全球治理問題,他們則傾向個案解決。 ”
他說, 1970 年代以來,鑑於資源缺乏,中國選擇了務實的姿態加入了美國領導的國際體系。
具體到在美中關係上,沈大偉說, “韜光養晦”還是中國對美國的一個有效運作方式。 他說,中國現在所做的是希望“凍結”美國。
“在我看來,中國在美中關係上採用的策略是戰術性的。他們只是'敷衍'或是'凍結'美國。他們在全球或是亞太區域建立關係的同時,他們的最佳希望,不是'反對'美國,而是'凍結'美國。”
他強調,美國不應該被中國所謂的“新型大國關係”所欺騙。 美國現在要做的就是尋求可以合作的領域,同時管理好兩國的“戰略競爭”關係。 他還說,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國還不是美國的好夥伴。
布魯金斯學會的這場研討會匯聚了來自美國和日本的中國問題專家。 專家們還提到,如何對待日漸崛起的中國考驗著美日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