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藉外交鞏固地位 新外交思維具雛形

  • 林楓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全面接管中國黨政軍大權已有1個多月。他的外交政策跟以往相比有甚麼不同,對美中關係又會有甚麼影響,是美國外交界關注的焦點。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因領土糾紛與日本和印度等主要鄰國的關係呈惡化趨勢。中日在釣魚島/尖閣列島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的同時,中國和印度也因領土問題在兩國邊界緊張對峙。同時,中國加強了同俄羅斯和非洲國家的聯係。習近平在就任國家主席僅五天後就對俄羅斯和非洲三國進行了訪問,並出席了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中國最近的一係列外交動作引發了外界對中國新外交策略的普遍猜測。

但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認為,習近平的首次出訪僅有俄羅斯具有有限的實際意義。

布熱津斯基說﹕“我觀察習近平此次訪問莫斯科和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的感受是,他基本上是在尋找新的地緣策略,而不是進行一次認真的戰略活動。”

在布熱津斯基看來,習近平訪俄的最大亮點也不過是簽署合作開發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和購買俄羅斯先進武器的合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授蘭普頓表示,習近平出訪俄羅斯和非洲三國更多的是對美國亞太再平衡策略所做出的一種姿態。

蘭普頓說﹕“那句口頭禪就是‘美國是最重要的國家,美中關係是唯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我認為,中國仍然堅信這一點。但話說得多了,當然也就讓人覺得沒有價值和實際意義了。所以我想,中國是在顯示他們還有其它外交選擇。”

的確,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近年來在政治、經貿和軍事等各個領域的摩擦愈來愈頻繁,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奧巴馬政府在上任不久就高調宣佈其“轉向亞太”(Pivot to Asia)策略,加強了同日、韓、菲律賓等傳統盟國和印度、越南等新伙伴的聯係與合作。而中國在剛剛公布的2013國防白皮書中也毫不隱諱地批評美國的亞太再平衡,稱“有的國家深化亞太軍事同盟,擴大軍事存在,頻繁制造地區緊張局勢。”

同時,中國與其鄰國在南中國海和東海的海上領土糾紛中擺出了愈來愈強硬的姿態,其中與日本就釣魚島/尖閣列島的主權之爭正朝著可能失控的方向不斷升級。

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蘭普頓表示,中共十八大後上台的新一屆中國領導人在外交上擺出的強硬姿態並不意味中國要放棄長期以來一直奉行的優先國內發展的基本方針。

蘭普頓說﹕“基本上來講,中國領導人是想要在中國民眾眼中為國家尊嚴強硬來達到建立政權合法性的目的。新領導班子感到他們需要得到中國民眾和中國解放軍的信任。換句話說,鞏固國內領導地位是中國新領導層今年的首要任務。”

蘭普頓認為,在新領導層的執政地位得到鞏固後,中國將會逐漸回歸到之前以務實、合作為基礎的外交政策中,因為從長遠來看,國內發展將一直會是中國領導人的核心任務,而中國的國內發展依賴於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

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的黨政軍領導人已經多次提出,中國的外交和軍事實力要符合中國的新興大國地位。這意味中國將會采取愈來愈積極主動的外交和軍事路線。

蘭普頓說﹕“如果你看看中國剛剛公佈的國防白皮書就會發現,他們愈來愈強調威懾力。我認為這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多年來我們總是說中國的外交是很被動的。中國領導人要等到事件發生後才去想對策。我認為,現在中國以一种積極主動地態度去審視對中國構成挑戰的國家,然後去想辦法如何把它們震懾住。”

可以看出,新一代中國領導人的外交政策輪廓已逐漸顯現。他們雖無意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但希望國際社會能夠接納一個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身份相匹配的中價。中國拿出強硬姿態對待鄰國實際上是要展示中國對待其核心利益問題上的嚴肅態度。

蘭普頓說﹕“中國的領導人們會從長遠角度看待中國的發展。我認為,他們的確想討論他們所說的新型大國關係。但甚麼是新型大國關係?新型大國關係就是你和我們合作,我們承擔我們的國際義務,然後在平等的原則上你尊重我們的利益。換句話說,他們要建立新的、能夠反映出中國大國地位的‘現狀’。”

雖然中國近來的強勢外交路線有助於以習近平為首的新領導人鞏固執政地位,但其代價是疏遠了中國與鄰國和美國的關係,從長遠角度不利於中國國內發展。而中國謀求符合中國新興大國地位“現狀”的做法給戰後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提出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