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增長的困難前景,中國最高領導層近日強調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一些分析認為,政策制定者將在一定程度上放鬆對私營部門的鐵腕控制,以幫助經濟增長恢復,但這不代表決策者對加強經濟控制的思想發生徹底改變。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在上週結束的為期兩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國最高經濟政策的製定者們要求保護民營企業家的權益,強調平等對待民營企業的重要性。
會議聲明寫道:“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各級領導幹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在年度經濟定調會議上釋放的親商信號可能暗示中國官方會在明年放鬆對民營企業的控制。中國私營部門在過去兩年一直受到嚴厲的監管打擊,而私營企業一直是推動國民消費、投資和就業的主要來源。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政府正在盡其所能推動經濟增長,但這並不代表領導人放棄了對私營部門的控制。
威廉姆斯說:“最近的政策聲明都在努力向投資者保證,私營企業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要恢復樂觀情緒是很難的,習近平在他執政的十年中明確表明,他認為黨應該在社會的所有領域都有發言權,包括私營企業的活動。”
經濟增長受限
在這次經濟會議召開之際,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尋求擺脫過去三年新冠清零政策對經濟造成的嚴重損害。由於罕見的民眾抗議,中國政府在本月初突然放開了疫情防控措施,導致短時間內疫情迅速蔓延,大量感染人口給經濟的運行造成壓力,並將阻礙任何經濟刺激政策的推進。
中國官方在會議上承認,中國國內經濟復甦的基礎尚不牢固,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並表示穩定經濟增長是明年的首要任務。
經濟學家預計,中國今年無法實現官方設定的5.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據世界銀行的最新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為2.7%,低於世行今年6月作出的4.3%的預期。而世行對中國明年經濟增長的預期也從8.1%下調至4.3%。
中央經濟會議的聲明沒有提及明年的經濟增長目標,這一目標往往在會議上得到討論,但要等到明年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期間才公開。中國政府的智囊團上週在一份報告中建議政府將明年的增長目標定在5.1%左右。
經濟專家表示,中國對私營部門的政策立場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困境。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對美國之音表示:“他(習近平)需要4%以上的增長來維持黨的合法性,而活躍的私營部門是刺激增長的唯一途徑。”
倫敦經濟研究機構絕對戰略研究公司經濟學家亞當·沃爾夫(Adam Wolfe)也對美國之音表示:“由於增長乏力,失業率上升,他們似乎有可能為明年設定一個相當激進的增長目標,習近平的政策重整會因此受到限制。”
軟化對私營部門的監管打壓論調
自2020年底以來,中國官方以“共同富裕”和“國家安全”為名,對從科技到房地產的民營企業發起監管風暴。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就中國金融監管發表批評言論後,當局對阿里展開了反壟斷調查並叫停了旗下公司的上市計劃,打壓行動還蔓延到騰訊、滴滴和美團等大型民營科技公司。
但近幾個月來,中國當局開始軟化監管打壓的論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聲明沒有提到反壟斷法規的內容,並表示要大力發展中國數字經濟和聚焦科技政策的自立自強。
全球戰略顧問公司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 Group)負責中國與科技政策的高級副總裁保羅·特廖洛(Paul Triolo)告訴美國之音:“對於科技行業來說,會議的解讀尤其積極,(互聯網服務)平台公司將被鼓勵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和強調國際競爭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中國政府正大力支持位於美中科技競爭核心領域的中國科技公司。由於美中地緣政治關係的惡化,北京受到出口技術管制的壓力越來越大,並面臨美國圍繞對華投資採取進一步措施的風險。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經濟學家彭藹嬈(Iris Pang)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政府知道技術對增長很重要。因此,政策將傾向於支持技術服務和產品的研究和生產。這與工作會議強調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有關。結合這兩項政策,平台技術公司在2023年面臨的障礙可能會減少。”
除了科技行業,中國政府還表示將為房地產行業提供新支持,儘管這可能會導致新一輪的過渡槓桿化,增加金融系統的風險。
繼中國政府11月出台十六條措施全面挽救房地產市場後,經濟會議再度強調要確保房地產行業平穩發展,滿足開放商的“合理融資需求”,並促進行業重組併購以穩定房地產行業。
深受債務問題困擾的房地產行業已經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拖累。官方對過渡借貸的打擊導致這個在2021年佔國內生產總值(GDP)6.8%的行業發生流動性危機,一些知名房地產商債務違約,引發購房者停貸風波,目前房地產增加值已經連續五個季度負增長。
威廉姆斯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該(會議)聲明符合我們對明年的預期,特別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提供更多資金,以確保房地產行業最終能夠走出危機。”
民營經濟的春天並不一定會到來
分析認為,對私營部門的青睞可能對經濟增長的實際促進效果有限,而且這些利好勢頭能否持續並落實為具體政策仍有待觀察,因為中國領導層要求加強經濟控制的思想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
房地產和互聯網平台是去年監管的兩個主要受害者。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莉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認為,重振這兩個行業卻不那麼容易。
埃雷羅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國已經加強了支持房地產開發商融資的措施。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政策支持似乎是近兩年來最有力的。然而,現實是這只能爭取時間,緩解流動性壓力。如果房屋銷售沒有回升,房地產開發商就不可能脫離困境。目前,2022年10月的抵押貸款利率為4.12%,比2021年的5.64%有所下降,但房屋銷售仍在下降。由於修復家庭(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需要時間,因此在需求方面沒有短期解決方案。”
她說,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將被當作公用事業的一部分,還會遭到嚴格控制。互聯網行業的監管已經很緊,目前對互聯網平台的把控也將持續下去,投資潛力比過去要弱。
一些專家指出,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官方已經確立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方針,淡化以經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這已經導致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和外國投資者的逐步撤離。
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印太安全倡議高級研究員羅谷(Dexter Roberts)對美國之音表示,習近平和其他最高領導人認為,私營部門應首先遵循黨的指示,然後再考慮盈利的問題,這一點並沒有改變。
羅谷說:“他們(中國領導人)仍然認為私營部門的許多公司對國家安全構成挑戰,因為它們控制著個人數據。就大型房地產公司而言,它們的債務水平很高,(私營部門)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包括在黨認為應該牢牢控制的教育等敏感領域,還有它們的相對經濟實力,特別是與國有企業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