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據摩根大通統計,2012年中國企業負債約為65萬元億人民幣,佔中國經濟總量(GDP)的比例高達124%,比過去五年上升了30%,為15年來最高。這也使得中國的企業負債達到全球最高行列。從行業來看,負債最高的企業大多集中在與基礎設施建設有關的行業,比如鋼鐵、水泥、建築機械和煤炭。
“中國債務問題的另一方面來自於企業借貸,主要是國有企業。這也是2009年啟動的經濟刺激計劃的一部分。”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前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黃育川說。
“中國債務問題的另一方面來自於企業借貸,主要是國有企業。這也是2009年啟動的經濟刺激計劃的一部分。”
由於中國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款項主要被投入到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領域,因此當這兩個領域的投資無法及時得到回報時,與之相關的行業就面臨產能過剩、利潤率下降,進而加劇企業負債問題。一些老牌的國有企業,比如首鋼集團目前都是在靠借新債來還舊債度日。據統計,中國四家最大的鋼鐵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高達80%,而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達到50%就已經算是很高的水準。
如果說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已經讓人感到不安,那麼中國的企業債務問題要比地方政府債務嚴峻得多。在發達經濟體,企業的負債通常佔到GDP的50-70%,而中國已經是這一數字的兩倍。但中國非金融領域企業的盈利能力僅為全球平均水準的一半。這意味中國企業的債務負擔是全球水準的四倍。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多年的高增長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與政府主導的投資。這給中國很多行業現在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埋下了禍根。而近幾年的經濟刺激政策進一步加大了這一問題。
傳統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史劍道說: “中國的政府投資水準太高,無論是直接開支還是通過國有企業。政府必須縮減投資。該下馬的項目必須下馬,該失業的人必須失業。”
但中國政府目前正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減少投資就可能會導致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進而影響社會穩定;若繼續投資,就會加劇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最終會壓垮中國脆弱的銀行體系。
史劍道說: “我不認為地方政府債務是最大的問題,企業債務才是最大的問題。但二者的負擔最終都會落到銀行體系身上。”
由此看來,要想解決中國的企業債務問題就必須要改革中國的銀行體系。但問題是中國負債最多、債務增長最快的企業往往是大型國有企業,而給這些企業放貸的銀行也是政府控制的國有銀行。這意味,企業的債務最終都不得不由政府埋單,因為政府無法承受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甚至一家地方龍頭企業倒下所帶來的政治後果。
史劍道表示﹐“在我看來,真正的問題是中國銀行手上的壞賬比例太高,以至於改革銀行看上去代價太大,甚至讓人感到恐懼,但如果不改革的話,中國的金融體系將繼續非常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