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警和海上民兵引發安全擔憂

  • 斯洋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右)2015年12月7日訪問美國國防部。左邊是美國國防部長卡特(資料照片)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海警和海上民兵引發安全擔憂


新加坡國防部長最近在出席夏威夷的會議期間稱,南中國海衝突風險在於非軍事用途船隻,而中國目前正在向南中國海海域部署越來越多的海警和海上民兵。另外,不久前,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一名教授在國會作證時指出,中國海警和海上民兵對美國在南中國海的利益造成影響, 他建議美國揭露中國海警和海上民兵的準軍事部隊的真實身份。

新加坡防長:捕魚船和海警船可能引發衝突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在夏威夷出席美國-東盟防長會議期間對利用漁船和海警船隻宣示主權的國家提出警告說,這些船隻有引發衝突的可能。

他說:“考慮到海軍已經達成準則,這(衝突)可能與軍艦沒有什麼關係,這不會對軍用船隻造成影響。但是,捕魚期間可能會產生衝突,白色的船隻可能會有事故發生。不論何種顏色船隻,他們都會引發衝突。”

雖然黃永宏沒有指明中國海警船可能引發衝突,但是,中國海警船統一採用白色船體,且配備有自衛武器。

黃永宏特別強調,新加坡不是南中國海主權聲索國,中國也不會對新加坡造成威脅,但是,因為南中國海是重要的船隻航行路線,所以,新加坡對南中國海感興趣。

新加坡最近與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多有衝突。中國認為新加坡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已經不再保持中立立場。

CSIS 報告:中國海警導致南中國海的不穩定

黃永宏不是第一個擔心海警和漁船可能引發南中國海衝突的人。9月,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發表的一份報告說,中國海警在南中國海地區越來越強硬的行動給地區穩定構成了風險。報告對2010年以來南中國海海域內發生的45起主要事件進行調查分析後發現,糾紛和衝突中有68%與中國海警局及其前身機構有關。

報告的作者,CSIS的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當時指出,雖然在有主權爭議水域發生海上軍事衝突的風險構成了最大的戰略擔憂,但是各國海岸警戒力量之間發生的摩擦所構成的危險也不容忽視。

2013年成立的中國海警已經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海警隊伍。這支隊伍在組建之初就被很多媒體稱為中國的“第二海軍”。中國已經明確表示,海警力量將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擔負更多的巡邏。據美國海軍情報機構統計,中國海警目前應該至少擁有205艘海警船,其中超過千噸級以上的執法船至少95艘。這一規模遠遠超出地區其它國家,包括日本。

海軍教授:海上民兵是中國“第三支”海上力量

除了中國海警之外,中國的“海上民兵”也引發擔憂。前不久,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艾立信(Andrew Erickson)在國會作證時指出,中國海上民兵實際上已然是繼海軍和海警後的第三支海上力量。他也是美國中國海事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

他指出,中國海上民兵已經成為在南中國海推進中方主權利益的“前沿”力量。他舉例說,2009年,中國漁船“騷擾”海軍的一艘測量船;2012年中國從菲律賓手中奪取斯卡伯勒淺灘(黃岩島)也是憑藉海上民兵的力量。他擔心,在南中國海進行自由航行的美國海軍艦隻受困於中國漁船包圍,卻不能對“無辜平民”動手。

他指出,這些力量實際上是國家組織、國家發展和國家控制的力量,並在軍隊的統一指揮鏈上。艾立信說,他的分析基於中國公開的信息,比如,中國三沙市就明確表示,推動軍警民聯防機制,並逐步形成“一線民兵、二線行政執法、三線部隊支撐”的維權執法格局。

艾立信在聽證時建議:第一,美國應該公開揭示中國“海上民兵”的軍事性質;與相關國家共享風險信息,提供戰略再保證;與中方溝通,明確指出使用“海上民兵”對付美軍艦艇可能的後果。

專家建議建立漁船、海警意外相遇準則

亞太地區主要國家的海軍已經批准了《海上意外相遇規則》,以化解海軍艦艇和飛機之間意想不到的遭遇。美中兩國在2014年4月達成了海軍海上意外相遇行為準則,並在2015年9月簽署了兩軍空中相遇安全行為準則。不過,這個規則並不適用各國的海岸警衛隊、漁船和其他執法機構。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葛萊儀在CSIS的報告出台後建議,為了保障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地區的穩定,應該盡快確立各國海警以及其他執法機構之間的意外相遇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