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在本週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美國和中國都派出了代表團參會。專家認為,中國和美國都在展現自己是全球氣候行動的領導者,但兩國恢復氣候合作的前景渺茫。
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週二表示,他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期間與他的中國同行進行了交談,儘管他說兩國還沒有恢復正式討論。
在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訪問台灣後,中國和美國之間多年的氣候談判陷入停滯。中國政府指責美國升級緊張局勢,並表示重啟氣候談話需要美國重新思考其在台灣問題上的姿態。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周三在埃及再次表示,佩洛西的訪問“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但他指出,與美國代表的非正式討論和個人通信仍在繼續。
在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惡化、烏克蘭危機影響全球能源供應的背景下,中國與美國的合作對推進解決全球氣候問題至關重要,這兩個國家不僅是全球最主要的經濟體,也是全球排名前兩位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然而,美利堅大學外交學院教授、《中國走向綠色:陷入困境星球的強制環保主義》一書的共同作者夏竹麗(Judith Shapiro)認為,美國和中國的地緣政治緊張關係已經使這兩個國家難以就氣候問題達成單獨合作。
夏竹麗告訴美國之音:“不幸的是,我認為關於美國和中國是否可以圍繞氣候變化恢復合作的決定不在他們(氣候官員)手中。這掌握在他們上面的領導人手中,華盛頓和北京的領導人。而不幸的是,除了氣候變化之外的其他問題已經使美國和中國難以真正合作。”
拜登政府正在扭轉特朗普時期的氣候政策,希望通過這次氣候大會重塑美國在氣候問題上的領導力和公信力。美國總統拜登將於週五抵達沙姆沙伊赫參會,加入由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等16位美國高級官員在內的代表團。外界正密切關注拜登此行,一些分析稱拜登屆時會宣布更多的資金援助。
中國代表團由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率領,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不會前往。過去兩年來,中國國內執行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中方高層減少了海外行程。
斯坦福大學環保計劃主任菲爾德(Chris Field)認為,國家高層參與締約方會議是一個重要的信號,表明各國對解決氣候變化的承諾是認真的。
菲爾德告訴美國之音:“拜登總統將出席會議的確很重要,很有價值。我個人對習主席將不出席感到失望。我認為這將是一個有價值的方式來表明中國的承諾。”
美國已經加大了對全球氣候問題的資源投入,並努力實現在新能源技術上更大的獨立性。近年來,由中國主導的太陽能電池板等綠色能源技術已經成為美國的一個國家安全問題。
克里在周三公佈了一項新的碳信用項目計劃,旨在調動私人資本,幫助中等收入國家從煤炭過渡到可再生能源。
此前,美國在8月通過的《降低通貨膨脹法》中承諾,政府將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1.6%的資金用於可再生能源和其他綠色倡議。
爭奪全球影響力
六年前,美國和中國共同簽署加入《巴黎氣候協定》,這份多邊協議的目標是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2℃以內,並尋求將氣溫升幅進一步限制在1.5℃以內的措施。協議的簽署被視為美中氣候合作的典範。
在合作的大門逐漸關閉後,中國提出了新的氣候倡議,試圖贏取更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持,擴大在全球氣候問題上的影響力。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佔全球總排放量的30%。面對國際社會的壓力,中國領導人在2020年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稱中國的碳排放將在2030年前達到頂峰,並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在國內產業政策的推動下,中國正在迅速建設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產能,並在電動汽車生產和銷售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在2021年增長了近兩倍,達到330萬輛,約佔全球銷量的一半。
波士頓大學全球中國倡議的助理主任斯普林格(Cecilia Springer)告訴美國之音:“一個原因是促進國內產業轉型。但我也認為中國想成為這些(綠色科技)行業的全球競爭者,當然作為這些技術的領導者並主導全球市場,它正在收穫經濟利益。”
不過,烏克蘭危機、國內經濟壓力、以及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正在阻礙中國政府實現其氣候承諾,並限制其在這次的氣候大會上做出任何新的承諾。
斯普林格說:“新冠大流行的持續影響,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對能源供應鏈的破壞,以及氣候變化本身的影響,對中國自身的能源系統產生了非常負面的衝擊,我們在今夏看到水電供應受到了極端天氣的巨大影響。”
在被俄羅斯限制天然氣供應後,歐洲正在全球各地進口液化天然氣,這推高了天然氣的價格,導致更多國家依賴現成的煤炭供應。儘管習近平去年承諾將在2026年之後開始削弱煤炭消耗,但對能源安全的擔心可能導致該國更多的依賴煤炭。
美国总统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克里在沙姆沙伊赫举行的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一场关于加速清洁能源的会议上发言。(2022年11月9日)
美國總統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克里在沙姆沙伊赫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一場關於加速清潔能源的會議上發言。(2022年11月9日)
聯合國在上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將較2010年水平增長10.6%。科學家們說,到那時,碳排放必須下降43%,才能將全球變暖溫度控制在1.5℃以內。
中國還沒有在COP27會議上更新自己的排放計劃。解振華周日表示,中國已經在“積極履行”其在《巴黎氣候協定》中的承諾,目標仍然是在未來十年達到碳排放峰值。
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國在會議期間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高污染新興經濟體應該為本國造成的氣候損害作出賠償。這些國家早前已經呼籲美國、英國和歐盟等傳統發達國家支付氣候賠償金。
解振華周三回應稱,中國願意為氣候賠償基金作出貢獻,但提出發達國家應該貢獻更多。
策緯諮詢公司的高級能源分析師康布斯(Cory Combs)認為,中國的政策方向是與發展中國家直接展開氣候合作,而不是在國際組織中與西方發達國家協作。
康布斯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在追求自己的南南合作。所以它不需要美國或歐盟(合作)。具體來說,中國的南南合作努力也是為了表明中國是一個更可靠的伙伴,是一個比西方更好的新興經濟體的倡導者。”“南南合作”通常指的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
今年4月,中國啟動了一個與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中心。中國媒體10月報導稱,中國已經與湯加、薩摩亞、斐濟、基里巴斯在內的4個太平洋島簽署了五份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南南合作物資援助的項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