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方已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新建包括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和驅逐艦在內的等比例模擬移動標靶,疑似用作中國火箭軍導彈部隊的實彈演練。
路透社和美聯社等多家媒體引用麥克薩爾技術公司(Maxar Technologies)提供的衛星影像報導,新疆若羌地區塔克拉瑪干沙漠中新建的一個靶場內,赫然出現一艘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和至少兩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全尺寸、等比例的模擬標靶。該靶場過去曾被用作中國火箭軍的導彈試射目標。
路透社在報導中說,中國火箭軍導彈靶場中出現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等大型艦隻的模擬標靶,反映出在美中由於台海和南中國海出現對峙的緊張情勢下,中國軍方急於提升反航母、特別是反美國航母以及其他大型艦隻的能力。
衛星影像顯示,坐落在靶場內的美國航母和導彈驅逐艦模擬標靶並不是靜止目標。其中一個艦船標靶看上去好像停放在一條6米寬的軌道上,這似乎在火箭軍進行導彈發射演習時,模擬移動中的艦船。
1995年台灣的總統李登輝幾經波折,最後獲克林頓政府批准,重返母校康奈爾大學訪問並發表具有政治含義的演講後,北京為了表示抗議,連續在台海舉行多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連導彈都打到高雄和基隆的外海。1996年3月,在台海危機最嚴重的時刻,美國出動兩艘航空母艦前往台海附近海域,對解放軍施加前所未有的強大軍事壓力。
雖然美國雙航母的出現迫使北京不得不鳴金收兵,但是打航母從此便成為解放軍建軍備戰的最高目標之一。
美國國防部最新發布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軍方首次證實去年7月在南中國海進行了一次反艦彈道導彈的實彈射擊試驗,一次試射6枚被成為“航母殺手”的東風21反艦彈道導彈。
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力報告》還指出,中國軍方正在加速增加核彈頭的生產和部署,中方部署的核彈頭到2030年有可能突破1000枚。報告預測說,中國將在2027年建成可以在亞太抗衡美軍的軍事實力,屆時有可能逼迫台灣簽訂城下之盟。
中國軍方從不諱言,擴大和增加軍事實力就是為了在和統無望的情況下以武力實現對台灣的統一,以及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抵擋並擊潰企圖馳援台灣的外軍。近年來,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增長,北京對台灣的軍事壓力也逐年上升。
今年10月頭4天,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的解放軍軍機就曾創下149架次的歷史新高。
路透社引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研究員許瑞麟的話說,那次東風21導彈的海上試射可能讓北京意識到,“距離精準的反艦彈道導彈還差很遠”。許瑞麟認為,在沙漠中建立艦船模擬標靶“就是為了(對導彈)作進一步的改進”。
許瑞麟表示,在沙漠中進行反艦彈道導彈的測試其實距離海上的真實情境還是相差很多,特別是對感應器和目標追踪而言,但是在這裡進行測試可以讓中國更有安全感。
“對導彈作測試而又躲避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的監視,那麼最佳的辦法就是在內陸作測試,”許瑞麟說。他補充說,在海上測試,存在導彈擊中目標區附近船隻的危險,也會遭到臨近國家的反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星期一(11月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新疆沙漠靶場中出現美國航母標靶一事時僅表示,“我不了解你提到的情況。”
中國不是首次、也不是唯一建造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標靶的國家。
伊朗曾經在波斯灣建造一個簡陋粗糙的美國航母的標靶。中國也早在2003年就被發現在甘肅的雙城子有一座用水泥鋪就的全尺寸、等比例的美國航母標靶,而且表面還呈現過打靶留下的彈坑。但是中國在新疆沙漠靶場新建的美國航母和驅逐艦標靶更為逼真、更為完備,而且還能移動。
中國的反航母武器除了東風21彈道導彈外,還有東風26多用途導彈以及東風17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英國《金融時報》10月16日引述5位匿名消息人士的話率先報導說,中國今年夏天試射了一枚很特別的高超音速導彈;這枚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導彈在攻擊其預定目標前,先在近地軌道進行環球飛行,然後再重返大氣層,飛向預定目標。
《金融時報》說,雖然試驗的飛行體最後偏離標靶約20多英里,但“這次試驗顯示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發上取得令人震驚的進展,而且比美方官員的預計要先進得多。”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將軍上月底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對解放軍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上取得的進展表示震驚。
“我不知道這是否已經是一個'斯普特尼克時刻',但我認為已經非常接近。它引起我們的全面關注,”米利說。
斯普特尼克是前蘇聯在1957年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蘇聯當時擊敗了與之競爭的美國,率先進入太空,給美國帶來非常大的震動與刺激,也因此激勵美國在太空領域奮發圖強、急起直追,終於在10多年後率先登陸月球,並在太空探測領域將蘇聯遠遠拋在身後。
斯普特尼克時刻從此就被用來比喻人們突然意識到自己受到極大的威脅或挑戰,必須加倍努力、迎頭趕上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