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出“網絡安全宣傳週” 分析:凸顯內外安全焦慮

2017年9月12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上,與會者走過顯示中國最近受到網絡攻擊的電子顯示屏。(美聯社照片)

中國政府將本週(9月11-17日)定為“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並透過官媒警告,包括中國高校遭美國網絡攻擊、中國民眾在網絡上翻牆或店家違規提供顧客無線網絡都屬違規案例,讓網絡行為動輒得就。分析人士說,美中交惡及境內經濟疲軟致民心思變的隱憂下,中國的網絡執法恐越來越緊縮。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推出“網絡安全宣傳週” 分析:凸顯內外安全焦慮

中國“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官媒《央視》9月14日報導稱,中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中心已破解一款美國國安局用來攻擊中方的間諜軟件“二次約會(Second Date)”,並鎖定幕後工作人員的身分。

美中互控網攻 兩強“混合戰”開打

經技術分析後,中方宣稱,“二次約會”間諜軟件不僅能實現網絡流量的竊聽和脅持、插入惡意代碼,還可成為潛伏的“前進基地”,隨時向敵方網絡投送更多的網攻武器。

中國官方媒體央視指控,美國國安局網攻中國的跳板服務器多分佈在德國、日本、韓國、印度和台灣。

中國去年9月也曾指控,美方網攻位於西安的西北工業大學,攻擊源來自美國國安局旗下的“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Office of Tailored Access Operation)”。

面對中方的指控,美國也不甘示弱。

美國國防部9月12日公佈《2023年網絡戰略-摘要》,也將中國定位為美國網絡安全上“步步進逼的威脅。”

該摘要指出,中國構成廣泛而普遍的網絡間諜威脅,竊取技術機密並試圖削弱美國的軍事優勢。若兩國爆發衝突,中國恐對美國發動破壞性的網絡攻擊,以阻礙軍事動員,製造混亂,或試圖破壞美軍賴以投射軍事力量的關鍵網絡。

在網安安全方面,美中針鋒相對。對此,位於香港的鳳凰衛視評論員宋忠平說,兩國間的“混和戰爭(Hybrid Warfare)”已開打,意指結合傳統與非傳統手段的新型戰爭型態,其中,“網絡戰”也是手段之一。宋忠平認為,美國具制網權優勢,是對中國發動最多網攻的國家。

宋忠平告訴美國之音:“美國現在是牢牢地獲取了互聯網的制網權,依仗自己的網絡優勢,對其他國家進行各種各樣的遏制和打壓,這就是網絡戰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上的戰爭也將會變得越來越頻密。”

不過,美國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反批中國常入侵美國公司和政府網站。美國計算機巨頭微軟2021年表示,一群由北京政府支持的黑客利用其信息服務的安全漏洞竊取用戶數據。這些黑客近期還攻破幾十個美國商務部和國務院的許多電郵帳號,就連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的電郵也未能倖免。

中國稱逮捕美“功勛間諜”重判無期徒刑

美中較量不只在網絡上,中國國家安全部9月10宣佈抓獲一名擁有30年情報資歷的美國“功勛間諜”,並於今年5月依間諜罪將其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對此,位於中台灣台中的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理事長沈有忠表示,從網絡信息戰、到中國7月1日實施“反間諜法”掀起情報戰,都依附在美中安全議題的架構下,但不同的是,過去雙方多半是枱面下操作,但現在則漸趨白熱化並相互叫陣。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網絡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研究員曾怡碩也說,中國的網安宣傳跳脫不開《反間諜法》,該法將針對國家機關、涉密單位或者關鍵基礎設施等的網絡攻擊都視為間諜罪。

除了美中交鋒的唇槍舌戰外,本週“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官媒跟公安部門重點宣傳稱:“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網安執法 翻牆、分享Wi-Fi都挨罰

在此原則下,微博處處可見各執法單位所籌拍的防範網絡間諜、黑客及網絡詐騙的宣傳視頻,其中最令人咋舌的當屬違規挨罰的執法紀錄。

江蘇公安公示平台8月底顯示,鎮江市多家小吃店提供顧客Wi-Fi無線網絡時,因未實名記錄用戶號碼等信息,被控為“不履行網絡安全保護義務。”

根據該平台羅列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包括牛肉麵館等小吃店因違反2017年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遭警告處分。

據《南方週末》報導,官方要求登錄Wi-Fi用戶數據已長達17年,各地更自訂嚴格規範,包括手機短信驗證、真實身份信息核驗等認證方式,只不過,過去著重要求大型企業,對於無力管控的小商販常網開一面,但現在無分大小,一律不放過。

儘管名為安全法,但微博網民卻對此法多所質疑,有人直呼“匪夷所思”,有人則酸“紀錄用戶信息是保護誰的安全?”

江西省也有一起執法個案,當地網絡警察8月底稱,成功抓獲一名男子,多次利用虛擬私人網路(VPN)“翻牆”海外,從事互聯網黑灰產業,亦即惡意營銷、刷流量等行為,除禁止其聯網外,並開罰1.5萬元人民幣。

江西網警解釋,所謂翻“牆”指的是翻越“中國國家防火牆”,恐“造成思想混亂”,因為“境外網絡充斥大量煽動性內容,部分人員政治鑒別力不夠,易受反動思想滲透蠱惑、拉攏策反,成為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的棋子。”

思想控制下 中共緊縮網絡執法

對此嚴厲的思想控制,台中學者沈有忠分析,中共類似的處罰意在殺雞儆猴,並於網絡社會形成寒蟬效應。他說,民主國家尊重言論自由,面對網絡攻擊時所散佈的各類假新聞,只能事後澄清。相較之下,中共擁有各種法律及科技工具,可以多管齊下控制網絡言論,雖然這也凸顯出,中國政府對於網絡輿情或是公民透過網絡串連行動,備感壓力。

沈有忠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的壓力比美國大很多,因為民主國家習慣了言論自由,但是中國並不習慣,虛擬世界裡面的這種言論流通跟動員的過程,所以,我覺得中國可能變得更加高壓,用更多的法律去限制老百姓。”

台北學者曾怡碩也認為,中共強調網絡安全,實則凸顯其對內、外部環境的焦慮感。他說,境內經濟疲軟、人口老化、疫後復甦乏力和青年失業等問題拉高民眾上街維權的風險,但發起行動需要串聯,官方控管Wi-Fi,要求實名制,就是為了杜絕串連的可能性。

其次,《網絡安全法》跟《國家安全法》等法,讓外商在華投資經營、搜集公開資料都顯得投鼠忌器,連原本公開的學術網站也禁止對境外開放,代表中共越來越擔憂遭外國滲透、情資外流。

曾怡碩告訴美國之音:“你可以注意到,今年特別多,就是(擔心)解放軍體系有一些科研的成就會被國外收集去,就知道(中方)的裝備發展成熟到什麼程度,它不希望這些再洩露出去,所以,這方面管制越來越嚴格。”

沈有忠指出,中共中央早於7月14-15日召開“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反映出中共對於網絡安全的高度警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還於會中傳達習近平指示稱,要“堅持黨管互聯網、堅持網絡正能量、堅決管住網絡”,這就預言了,中共對網絡的控管和執法只會越來越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