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考驗中非關係

  • 美國之音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與南非總統祖馬(左)在比勒陀利亞的聯合大廈前。(2015年12月2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與南非總統祖馬(左)在比勒陀利亞的聯合大廈前。(2015年12月2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考驗中非關係

新一輪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即將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拉開帷幕。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非關係面臨考驗。

有分析人士認為,今年的中非合作論壇召開之際,中國和非洲的關係正處在十字路口。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意味著中國從非洲進口的大宗商品減少,對非洲的直接投資下降。

自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 2014年,非洲與中國的貿易額達2200億美元。中國也在非洲進行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機場、鐵路和高速公路。

但是,2015年上半年,中國對非洲的直接投資同比下降40%多,從非洲的進口下降近43%。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非洲項目的研究員孫韻說,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會對非洲的發展造成影響。

孫韻說:“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那麼對非洲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在逐漸的下降,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中國對非洲的經濟投入和經濟投資也在處於一個下滑的趨勢,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的話,對非洲的經濟前景就會造成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因為非洲非常需要中國的投資來支持。非洲不僅是能力建設,也有基礎設施建設,從各個方面都需要中國的資金投入。”

安哥拉、贊比亞和尼日利亞等依賴原料出口的非洲國家已經感受到了中國經濟放緩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帶來的衝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也下調了對非洲的增長預期。

中國非洲項目(China Africa Project)的創辦人埃里克·奧蘭德(Eric Olander)近日在《外交政策》網站上撰文說,“非洲的命運如今已經危險地與中國的命運纏繞在一起。”他說,中國自身或許能夠掌控好向消費性經濟轉型,但是非洲那些主要靠大宗商品出口驅動的經濟體要脆弱得多。

奧蘭德說,在安哥拉和讚比亞等國,曾經前景很好的“以資源換基礎設施”模式現在已產生嚴重的流動性危機。

其他一些分析人士則指出,這種模式解決不了非洲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雖然中國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國,但是中國對非洲的直接投資只占到非洲大陸外來直接投資總額的3-4%。

魯金斯學會的孫韻說,在這次非洲峰會上,中國能如何滿足非洲在可持續發展上的要求會是非洲國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她說:“非洲國家很關心的幾個問題就是,除了基礎設施之外,中國對非洲的,就是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中國能夠給非洲帶來的能力建設方面,尤其是對非洲的青年就業問題,如何來刺激非洲的就業,來刺激非洲製造業的發展。”

南非金山大學研究中非關係的講師科博斯·範·斯坦登(Cobus Van Staden)博士說,經貿問題仍然會是中非合作論壇的主要議題,但是討論的範圍有可能會更多地涉及製造業或服務業。

他表示,中國的經濟轉型在短期內會帶給非洲國家消極的影響,但是也有可能蘊含中非關係新的契機。他說,中國國內的轉型或環境壓力也許會迫使中國企業將生產環節轉移到海外,而非洲國家或許就會成為目的地,比如已有中國企業在南非設立組裝工廠。

斯坦登說:“如果非洲國家能夠提供建廠的支持和保障,我認為,非洲就有機會和中國建立新的或許更富有成效的聯繫,而中國的工廠和製造業也能在非洲創造就業。 ”

斯坦登博士在一篇文章中說,處在十字路口不是處在懸崖邊,此次的中非合作論壇或許能將中非關係導向一個更加可持續的發展軌道上來。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上個星期表示,中非領導人將謀劃“新形勢”下的中非關係前景,“圍繞非洲最緊迫的加快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兩大任務,著力破解基礎設施滯後和人才不足兩大瓶頸,重點幫助非洲國家構建工業化、糧食安全和公共衛生防控三大體系,解決就業、吃飯和健康三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