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台灣民進黨政府決定把蔣中正紀念堂商店中威權統治者意象鮮明的商品下架停售,以此作為轉型正義的一部分。反對黨國民黨批評民進黨政府的“去蔣化”是轉型不正義。
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25日表示,今年是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及台灣解嚴三十週年,台灣社會對於推動轉型正義,期待殷切。中正紀念堂是威權統治時期為紀念威權統治者而建立,基於“面對歷史、正視傷痛、尊重人權”的理念,中正紀念堂有必要進行轉型。
鄭麗君說,為避免複製威權文化,逐步讓空間回歸中性使用,已初步將蔣中正紀念堂商店中威權統治者意象鮮明的商品,如公仔、 文具、生活用品等,下架停售,蔣中正的個人剪影logo不再使用,停止發放涉及威權崇拜的文宣品和簡介,開閉館時停止播放“蔣公紀念歌”,展廳、藝廳、演 藝廳更名。
鄭麗君還表示,只有不斷的面對歷史,正視傷痛,才能認識錯誤,記取教訓,從而在人權價值的共識基礎上促進社會和解。她說,文化部將通過國家人權博物館來協助還原威權統治時期的歷史真相,以文化的力量促進當代和歷史不斷的對話與反思,重建台灣社會的信任與和解,確保自由人權作為台灣社會共同的價值基礎的真正路徑。
此次,蔡英文政府的文化部再推“去蔣化”的轉型正義,受到中國國民黨的抨擊。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胡文琦日前表示,文化部宣布“去蔣”,是轉型不正義。
胡文琦在新聞稿中表示,民進黨政府推動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是要刨除國民黨的經濟來源,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則是要刨掉國民黨的根本,民進黨“年年消費二二八”,如今更運用意識形態企圖挑起台灣各族群的激烈對立。他說,民進黨將以黨歌之名去除國歌,以黨旗黨徽之名去除國旗,再以國父孫中山與台灣關係沒有比與日本關係深,來徹底切割台灣和大陸的血源臍帶,再以切割1949作為實質獨立和民進黨獨裁的目標。
胡文琦說,民進黨政府刻意用政治意識形態衝突,掩飾執政不力無能的窘況。中正紀念堂是重要的觀光景點,也是重要的文化資產,文化部此舉是轉型不正義,將造成社會更加對立與分化。
台灣現代史中迄今已出現兩次權力更迭,2000年和2016年主張台灣獨立的民進黨政府掌權後,都力主推動轉型正義。“落實轉型正義”更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015年競選總統時承諾要推動的5大主張之一。作為轉型正義的一部分,2015年,民進黨佔多數的立法院通過了成立清查國民黨黨產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清理和查封被認為是國民黨不當取得的黨產。
民進黨政府主政期間的“去蔣化”由來已久。民進黨的陳水扁1996年在擔任台北市長時,就將台灣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2007年,“去蔣化”達到高潮,時任總統陳水扁在就職七週年時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並卸除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個字,更名為“自由廣場”。
2008年5月,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當選台灣總統後把“台灣民主紀念館”變更為“中正紀念堂”,但未將牌樓上的“自由廣場”改回“大中至正”。
蔣介石家族的第四代、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說,蔣中正的功過應理性、全面呈現。如果民進黨政府只講過的一面,跟過去威權時代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