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總統奧巴馬不久前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發表了減排聲明,美國承諾在2025年以前將把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26%-28%,而中國也罕見地作出減排承諾,將努力將碳排放量在2030年封頂。
就在美國國內許多政界商界人士、尤其是在美國中期選舉中贏得勝利的共和黨人﹐質疑奧巴馬總統與中國達成這樣的協議的價值之際,美國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國際項目主任杰克施密特表示,奧巴馬總統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達成的中美兩國制止氣候變暖的協議意義之重大不容低估。
在星期一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施密特指出,為世界頭號和第二號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大國,中美兩國作達成這樣的協議,而中國首次承諾﹐將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封頂,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為假如中美兩國不能達成這樣的協議,制止氣候變暖的努力就要大打折扣。
就此前外界猜測中國能否將炭排量封頂一價,施密特給予了否定。他說,根據早前的研究,在沒有政府干預的情況下,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會在2040或2050年間達到峰值,而中國政府將這一日期提前到了2030。施密特說,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減排措施,比如對不能有效控制管轄地區的炭排量的地方官員予以罷免,這顯示了中國是在認真追求實現這一目標。
美國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國際項目主任施密特﹐對中國認真履行美中溫室效應氣體減排協議﹐表示謹慎樂觀。
同時,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的主任、環境經濟學家胡濤卻並不十分樂觀。
胡濤用數據說明,雖然中國煤炭的價格看似上漲,但如果考慮通脹率,煤炭的價格是下跌的。而按照最基本的經濟定律,某種商品價格降低,需求就會增加。煤炭價格下跌,煤炭用量的增加,這就為中國政府要求企業降低煤炭用量造成了困難,導致了中國空氣污染日漸嚴重。中國政府雖然也制定了減排指標,但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主任胡濤﹐在智庫威爾遜中心舉行的研討會上﹐幽默地講述了他親眼看到、親身經歷的一個真實例子-他在參觀一個中國能源企業的脫硫實驗室時,發現脫硫指數的指針﹐被固定在一個同樣的值上。而他的朋友,這家企業的領導者在私下談話裡透露,在沒有省級領導人來視察時,一般指針是被固定的。
同時,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資深顧問楊富強也跟施密特一樣,對中國認真履行減排協議、努力達成減排目標表示謹慎的樂觀。但楊富強也表示,中國政府要想將煤炭需求封頂以達成減排目標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
中國政府在逐步削減煤炭使用時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削減煤炭使用可能給就業帶來的壓力,對中國經濟競爭力的不利影響(因為煤炭是最便宜的能源),以及對中國能源保障的影響(煤炭是中國儲藏最豐富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