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希望與中國建立霧霾預警機制

  • 張永泰 台北

台灣傳媒廣泛報導中國霾害侵襲台灣 (美國之音張永泰拍攝)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台灣希望與中國建立霧霾預警機制

面對中國霾害侵襲台灣的次數越加頻繁,台灣環保署計劃和中國簽署合作備忘錄,並建立預警機制。對此,台灣朝野立委則發表了不同看法。

中國霾害近來對台灣空氣品質的影響越來越嚴重,今年以來只要有大陸冷氣團南下,往往台灣部分的地區就籠罩在灰灰蒙蒙的空氣當中,甚至著名地標台北101大樓也深陷塵霧當中,難以辨識。

台灣環保署呼籲,體質容易過敏的民眾或是老人、兒童,應該盡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門,應該帶上口罩。

台灣立法院衛生環境委員會日前通過提案,空氣品質惡化到一定程度,學校可以停課。許多立法委員還批評,環保署在空氣品質惡化的及時通報上做的不理想,對此,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未來將透過智能手機軟件來通報最新的情況。

沈世宏還指出,在台灣出現的三成細懸浮微粒來自中國大陸,將計劃和大陸簽署合作備忘錄,針對空氣污染減量、降低排碳量等議題進行合作,並建立預警機制。

不過,在野黨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表示,兩岸就算建立霾害預警機制,還是無法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雙方不妨就整體環境保護的議題進行合作。

他說:“包括有毒物質的管理,有害物質生產過程訊息互相的交流,但是,在霾害的部分,我覺得幫助有限。”

黃偉哲委員還說,中國做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一天不改的話,成為世界煙囪的角色就會繼續存在,至於污染的產業未來如果移到東南亞國家,霾害的問題也會持續下去。

聯合報的社論指出,不僅台灣,東北亞從日本、南韓,南到香港,無一不受到大陸霾害的侵害,中國去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而霧霾似乎也成為它最新的國際出口項目。

這篇社論還說,中國大陸的汽車大量增長,不合格的汽油添加物產生不合格的廢氣,在在使城市和鄉村的空氣品質惡化。而大陸不屬於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國際社會對它也無可奈何。

執政黨國民黨立委紀國棟表示,兩岸如果能建立霾害的預警機制,還是能產生一些效果,比如大型的戶外慢跑等活動,就可以選擇避開霾害侵襲的時機。

紀國棟說:“預警效果不能阻擋霾害不再發生,至少可以啟動防禦,你可以做一個預防的措施。”

紀國棟委員還說,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即將於下個月到中國和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如果雙方不方便談政治議題,不妨談談霾害的問題。

紀國棟還認為,中國政府將投入大量經費處理空氣污染以及環保的問題,台灣的商人應該利用台灣過去整治環境的經驗,好好抓住商機。

台灣著名的《遠見雜誌》指出,2011年,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5年內要轉型為綠色大國,把節能減碳和發展循環經濟列為七大戰略之一。該份雜誌認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氯能產業的最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