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初,美國多家媒體相繼披露遭到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幾乎沒有任何戰略和商業價值的新聞媒體緣何成為中國網絡攻擊的目標?
在2013年1月末,美國紐約時報指稱,來自中國的黑客在過去4個月一直不斷對紐約時報報社的電腦網絡發動攻擊。隨後,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也都表示,他們各自的電腦網絡遭到了中國黑客的入侵。
紐約時報稱,對該報社電腦網絡的攻擊剛好趕上2012年10月25日該報刊登一篇有關中國總理溫家寶家人積累數十億美元財富報導的時候。黑客竊取了紐約時報所有員工的帳戶密碼,並用獲取的密碼侵入到53名員工的電腦,其中包括該篇報導的作者、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張大衛(Daive Barboza)和印度南亞分社社長楊金新(Jim Yardley)的電郵信箱。楊金新曾經擔任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
華盛頓智庫國家安全網絡(National Security Network)的研究員比爾‧弗倫奇(Bill French)表示,中國黑客攻擊紐約時報的原因是希望找到給紐約時報提供線索的線人信息。
弗倫奇說﹕“如果中國的確是因為那篇報導而入侵了紐約時報的電腦的話,” 弗倫奇說,“那可能是因為中方想找到為紐約時報記者提供線索的線人信息。這樣,他們就能夠切斷消息來源,或者是對這些線人進行懲罰。”
如出一轍的是,美國彭博社(Bloomberg)2012年7月因發表一篇文章,披露中共總書記、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家人聚斂巨額財富後,其電腦網絡也遭到了來自中國的黑客攻擊。
紐約時報在後續的報導中指出,中國黑客竊取了30多名西方媒體記者和高管的電子郵件、聯繫人和電腦文件。這些被中國黑客盯上的西方記者都曾撰寫過有關中國領導人、中國政治和法制方面的報導。
國家安全網絡的弗倫奇表示,如果從中國限制言論自由的角度去分析,就不難看出中國為什麼要入侵美國新聞媒體的電腦網絡。
弗倫奇說﹕“眾所周知,中國的政策就是對信息加以控制,在國內要竭力控制社會和政治異見過多而帶來的負面效果。而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信息又是彼此共享的,比如華爾街日報。這就使得中國管理社會的做法與美國等奉行新聞出版自由的國家時常處於一種對立和緊張的狀態。”
前中央情報局局長邁克爾‧海登(Michael Hayden)表示,這些差異也使美中兩國在對待網絡安全方面存在巨大的分歧。海登說:“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他們並不懼怕網絡間諜活動。他們害怕的是信息的自由流動。”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的軍事高級研究員成斌說,除了新聞媒體以外,中國的網絡間諜行動幾乎觸及到人們能夠想像得到的一切軍事和民間領域。 成斌說﹕“中國網絡間諜活動次數之大、範圍之廣使中國開展的網絡諜戰獨一無二。”
成斌認為,中國已經將這場網絡情報諜戰上升到一場全面的信息爭奪戰。中國之所以要掌握盡可能多的信息和情報,其最終目的是要在這場21世紀的新冷戰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
成斌說﹕“中國人強調的是,最終他們蒐集到的所有這些決策、這些信息只有在被人接觸、分析和判斷後才有價值。”他說,“所以說,決策是怎麼制定的,過程是什麼,誰參與了決策,誰有最終的話語權,誰沒有。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認為,和其它任何相比,這才是中國人最想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