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學者討論中國法治化的路途

  • 宋德成 紐約

Law and Governance Seminar中國如何邁向法治之路座談會 (攝影﹕ 美國之音宋德成)


由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和交換學者所組成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學者聯誼會,於11月10日舉行一連串的座談會,就中國的各種現況提出討論,其中“中國的法制化之路”邀請了中美兩國的學者專家,各自提出它們的見解,吸引了三四百名學生到場參與討論。

*所有主講人都不認為中國是法治的國家*

總體而言,5名受邀的學者都不認為中國目前可以算是一個法治化的國家,只是有的人表達的比較含蓄一點,有些人就很直接了當的說出來。

斯偉江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斯偉江說:“中國的合法性一直是打天下,只要打平天下, 你就合法。所以毛主席那個時候, 50年來根本不想制訂憲法。”

斯偉江以他所經手的案子為例,認為法官如果碰到了紀委或檢察院,也就無可奈何,所以他認為中國的法治是退步的。 但是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中心主任艾拉巴爾金(Ira Belkin)則指出這10年來有個新名詞叫“維權”,這多少證明了中國還是有往法治的方向邁進。

*要讓官員相信法律遵守法律*

班傑明黎柏曼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班傑明黎柏曼(Benjamin Liebman)表示,最重要的是要讓中國的官員知道為甚麼要信任法律?為甚麼要遵守法律?同時也要以考核他們是否遵守法律作為昇遷的標準。

班傑明黎柏曼說:“從來沒有見到一個官員站出來說,對不起這是法律,雖然我對這個判決不同意, 可是因為是法律,我必須遵從這個判決,如果你對法律不滿,那你要去中國人大,要它們改變法律。”

*李林:中國的法治要參考國情*

李林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所長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林,則以自身的經驗勸大家不要太悲觀。李林說它在90年代初期也曾到紐約參加類似的座談會,當時出席的中國人只有個位數字,大多數還是從台灣來的,那時就有許多悲觀的預言,例如中國會崩潰等等,但是這一轉眼20年,中國還是往前邁進了一點。 至於中國的法治該往哪個方向走呢?
李林覺得可以參考外國,但要融入中國的特色。

李林說:“中國人的胃就是要吃中餐,你可以吃麥當勞,你可以用刀叉,你可以穿著西服,但最終你還是要吃中餐,中國人穿上西服這就是中國特色。”

*台灣香港法治進程可供參考*

蕭瀚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在開放問答的時間裡,有聽眾問中國要走上法治道路,到底是實行總統制或內閣制比較好?斯偉江認為不管甚麼制,最重要的是要有制衡的功能, 否則人都是有私心的,有權力的人就會盡量去擴充權力,而不去保護制度。 也有人問中國是不是不適合實行民主? 斯偉江以同是華人社會的台灣和香港為例,認為可以行得通, 但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蕭瀚有不同看法。

蕭瀚說:“台灣第一很小,只有三萬多平方公里,第二老蔣去了台灣以後, 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制度,這是大陸絕對不具備的,第一進行土地改革,私權確立,第二他允許媒體自由的存在。”

蕭瀚還說香港受英國殖民,台灣也先後受過荷蘭和日本的殖民,多少都帶入一些法治的觀念,這是中國大陸與台港兩地不同之處。

*文化也是在不斷的改變*

艾拉巴爾金 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中心主任

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中心主任艾拉巴爾金(Ira Belkin)說作為一名美國人,他覺得有些中國人太過崇拜西方文化,也太低估中國文化。艾拉巴爾金表示作為一名律師,他很崇拜美國的憲法, 但不能否認在150年前美國的憲法允許在南方,黑奴是合法的,所以文化是會一直在改善的, 人類的發展一直是在往好的方向走,如果說古代文化決定一切是不現實的。

艾拉巴爾金還以他本身在1970年代在台灣學中文時的感受,與現在的大陸作對比。艾拉巴爾金說:“當時的台灣沒有現在的中國這麼自由,這個是我個人的一個感受。”

艾拉巴爾金強調如果要拿兩岸作對比, 不一定要看現在的台灣和現在的中國大陸,看70年代的台灣和現在的中國大陸。 艾拉巴爾金認為許多國家的司法改革都是因為發生醜聞再推動的,他希望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要告訴領導者不要到醜聞發生後才搞司法改革,要以司法改革去預防醜聞的發生。

整個座談會進行了一小時半,氣氛十分熱烈,許多學生在會後還圍繞這幾個主講者,不斷的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