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內相繼台灣斷交轉而承認北京,民進黨政府上台後的邦交數字也從22降到15。有學者認為,在美國做出許多努力為台灣鞏固邦交後所羅門群島仍然決定與中國建交,顯示美中兩國的“世紀競逐”在這裡已出現“黃金交叉點”,台灣應該設法在大國角力中脫身,避免成為“代理戰爭”的犧牲品。
華盛頓智庫台美研究中心執行長陳以信上周在《國家利益》網站上發表文章,質疑美國是否正在通過台灣與邦交國的關係,與中國打一場“代理戰爭”(a proxy war)。
文章說,蔡英文過於靠近美國的做法對台灣不利,如果台灣被“融入華盛頓的全球議程(global agenda)”可能有進一步激起美中衝突的風險,美國必須仔細思量是否要進行這場代理戰爭,並評估一旦北京在台灣議題上失去耐心,是否可能導致代理戰爭轉變為一場真正的戰爭。
曾任馬英九政府發言人,目前是國民黨智庫華府聯絡人的陳以信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從所羅門群島與台灣斷交一事可以“一葉知秋”,因為所羅門群島新政府上台後花了幾個月評估外交轉向一事,美國也做出許多努力,包括安排副總統彭斯與所國總理見面,協助在印太政策上與華盛頓站在一起的蔡英文政府鞏固邦交,但最後美國的努力失敗,所羅門政府仍然決定承認北京,美中兩國的地緣競爭在這裡出現“黃金交叉點”。
陳以信說,台灣對外關係從來沒有如此明顯成為美中“世紀競逐對抗”的對象,如今台灣剩下15個邦交國,未來每一次與這些國家的邦交維繫是否也會成為美中勢力競逐的物件,成為一場代理戰爭?這對台灣是否有好處?這些問題臺北需要好好思考。
他說:“蔡政府目前在對外關係的經營上可以看到它整個著力的方向都是嘗試在美中競逐的背景、格局之下找到或撈取台灣的利益,成為美國最大外交力量施為的對象,其實這個做法等於是我所謂的不斷的掛鉤在美中競逐的格局中,這個掛鉤對對台灣來說其實是很大的風險,而她自己在對外關係的經營上,在兩岸關係上是脫鉤,她刻意也脫鉤。當然對於這個脫鉤雙邊都有責任,北京絕對有責任,但台北也不是沒有責任。”
陳以信表示,蔡政府在兩岸關係上脫鉤、在美中競逐中掛鉤的結果,台灣的對外關係和邦交關係就成為被犧牲的物件和代價,因此他認為對台灣比較安全的做法應該要倒過來,設法讓台灣從美中世紀競逐中脫鉤,不要成為夾在美中對抗和摩擦中間的“棋子”和被犧牲的“棄子”,同時想辦法在兩岸關係上掛鉤,“找回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動性”,讓台灣在兩岸政策上有影響力,如此才能為臺灣的對外關係找到一個安全的空間。
對於陳以信的看法, 另一個華盛頓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陳方隅卻認為,台灣要從美中角力中脫鉤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陳方隅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從地緣政治和歷史上和美國的連結來看,台灣“本來就一直是美中之間角力的重點”,事實上,台灣的地緣和戰略位置“註定就是中美相爭的第一線”,在兩大強權之間“根本沒有本錢也沒有實力”說自己要置身事外。
陳方隅認為,陳以信和國民黨主張台灣應該在兩岸關係上掛鉤,但這個主張必須先說服人們有辦法避免中國的侵略,因為中國從來不放棄武力犯台,“今天中國要我們講一中原則我們就講了,那下一步叫我們談’一國兩制’ 台灣方案,你要不要講?”
陳方隅指出,歷史上國民黨政權“從來沒有跟美國唱反調過”,現在就在美國正逼迫盟友“選邊站”時卻要台灣選擇站在中國這邊,但是“對台灣來說,一邊是要併吞你的國家,一邊是1950年以來就密切地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緊密連結的國家,台灣是有什麼本錢不聽美國的話?”他認為,要避免成為犧牲品,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台灣變得更強大,變成強權(美國)的夥伴。
談到美中的地緣競爭,陳方隅說,挖台灣邦交國本來就是“美中大國對抗下的產物”,包括在吉里巴斯的衛星追蹤站在內,美國、澳大利亞在太平洋“第二島鏈”與中國地的地緣爭奪戰非常激烈,失去邦交國對台灣的實質影響可能沒這麼大,但美國和澳大利亞卻十分緊張,無論是檯面上或檯面下皆是如此。
他說:“在檯面上就是美國國會的一些法案,但檯面下其實還有很多行政部門的作為,政治上在進行非常激烈的角力,我們看到紐約辦事處的徐(儷文)處長--她同時也是徐大使,進了聯合國,這其實是我們退出聯合國之後第一次有官方代表進去,這其實就是外交角力的一部分。我覺得這背後的角力還會非常激烈的進行下去。”
對於中國不斷以挖走台灣外交盟友壓縮台灣外交空間,美國政府批評北京當局是在“改變台海現狀”,破壞此地區數十年來的和平穩定。
中國外交部則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羅門群島、吉里巴斯與台灣斷交, “充分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使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