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案是否引爆中國政改(五)

  • 雨舟

中共十八大會議


在薄熙來案的驚濤駭浪中﹐中共十八大11月8日在北京開幕。中共現任最高領導人胡錦濤當天在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既不走老路﹐也不扛新旗﹐並稱改旗易幟為“邪路”﹐引發普遍關注。這是否也為即將接任的習近平定下政治基調更是各方評論的焦點。

胡錦濤11月8日在十八大的工作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稱它是“黨和人民”的“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

胡錦濤並且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建設。

不過﹐隨着薄熙來案爆發和十八大換屆﹐國際﹑國內以及中共黨內都進一步聚焦政治改革議題。英國衛報11月3日刊載駐中國記者安玲(Tania Branigan) 的報道﹐稱“中國迎接新領導﹐改革擔憂加劇”﹔胡耀邦之子胡德平11月3日在北京《經濟觀察報》刊登文章,標題為“改革不可廢,承諾不可棄”﹔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志10月16日發表“秋實”的署名文章《奮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溫家寶9月29日在國慶招待會上表示﹐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溫家寶此前也多次在各種場合提到政治改革。

分析普遍認為﹐在十八大登臺的下屆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將是中國未來十年政改之道的關鍵所在。

中國著名媒體人﹑《冰點》雜誌前主編李大同對美國之音表示﹐習近平作為對中國問題心知肚明的人﹐是否將為政治改革踢上“臨門一腳”﹐取決於決心。

李大同說﹕“改革的壓力已經很大了。政治領袖要感受整個社會的氛圍和脈搏﹐而一號人物的歷史責任感有別於普通人。他們其實充份了解中國的問題﹐關鍵是決心。症結在哪裡心裡都清楚﹐就是一黨專制。是否要結束它﹐這是需要下決心的地方。”

美國《外交政策》網11月7日刊載英國倫敦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項目主管克里‧布朗(Kerry Brown)的文章。這篇題為“胡錦濤的遺產”的評論稱﹐胡在任期間為中國發展做出了一次賭博式的選擇,開足馬力直奔GDP增長目標﹐同時選擇放棄處理社會不均和財富失衡﹐將沒有解決的社會﹑政治問題作為“遺產”傳給繼任者習近平。

美國的中國觀察人士陳破空對美國之音說﹐胡溫上臺之初姿態開放﹐意欲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不過﹐兩人很快被“拉下了水”。

陳破空說﹕“(胡溫)剛上任時有個‘胡溫新政’﹐但很快便消聲匿跡。2004年﹐溫家寶的兒子溫雲鬆捲入平安保險公司案例﹐該案為國務院通過條款允許其違規上市。溫雲鬆意外得到70多億的股份。此後﹐溫家寶低調了。胡錦濤的兒子2006年捲入全國機場掃瞄儀合同事件﹐胡錦濤顯然也轉調了。”

習近平是否能夠“走在河邊不濕鞋”﹐尚有待觀察。

有分析稱﹐政治改革可能加速共產黨的死亡﹐而拒絕改革還能苟延殘喘﹐但是北京歷史學者﹑評論人士章立凡對美國之音表示﹐對於共產黨的前途和命運而言﹐不變是坐以待斃﹐變則可能讓它獲得生機。

章立凡說﹕“與其等死不如拼死一搏。因為不改的話死亡只是時間問題﹐改的話雖然不排除出現意外﹐但是對中共而言﹐改革可能帶來一線生機。”

至於習近平是否敢於壓註賭博﹐是否能夠撬動既得利益的“巨大奶酪”﹐倫敦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項目主管克里‧布朗認為﹐包括習近平在內的新一屆中國領導人將“奉行漸進主義”﹐更傾向於進行省級改革。不過﹐他說﹐矛盾正在升級﹐時不我待﹐新領導層施行改革的速度“將超過他們自己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