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和朔爾茨強調在烏克蘭和中國議題上的跨大西洋合作

  • 美國之音

美國總統喬·拜登與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2023年3月3日在白宮會面。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週五(3月3日)與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會面,此次會面的兩個主要議程在於跨大西洋團結一致支持烏克蘭,以及如何應對北京可能向莫斯科提供武器的情況。目前歐洲的反戰情緒仍然很小,但在不斷增長,從長遠來看可能威脅到抵抗莫斯科的聯合陣線。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拜登和朔爾茨強調在烏克蘭和中國議題上的跨大西洋合作

此次德國總理對白宮的工作訪問沒有鋪張的禮儀,而是以務實的方式營造一種印象:在阻止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擴張主義野心方面,兩個主要北約盟國步調一致。

朔爾茨上一次訪問白宮是在2022年2月,當時普京正在烏克蘭邊境集結軍隊。

拜登說:“我們已經明確表示,如果他採取行動,我們兩國會做出回應。我們一起兌現了這一承諾。”他感謝朔爾茨總理“強有力和從容不迫的領導力”,推動了國內的“歷史性變化”,包括增加德國的國防開支,以及將能源來源多元化的舉措。

柏林是僅次於華盛頓的第二大捐助國,自俄羅斯入侵以來承諾向烏克蘭和烏克蘭難民提供近150億美元的支持。

朔爾茨表示:“在這個時候,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是我們要發出這樣的信息:我們將繼續這樣做,不管需要多久。”

這場衝突已經進入了第二年,那種尋找結束衝突的路線圖的迫切感正不斷加大。然而,兩位領導人都強調了他們強有力的伙伴關係,支持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保衛國家的努力。

雖然大多數德國人支持烏克蘭,但上周有超過1萬名示威者走上柏林街頭,抗議戰爭以及向基輔運送武器。能源價格的升高已經給德國造成了一些經濟困難。

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歐亞項目研究員蘇珊·洛夫圖斯(Suzanne Loftus)說:“美國國內的舉措,如《降低通貨膨脹法》,可能會加劇德國的經濟困境。”她指的是最近一項旨在保護美國公司免受價格上漲影響並補貼氣候友好型投資的法律。

她告訴美國之音(VOA):“它有利於美國產業,威脅到了德國汽車產業,並通過提供高額綠色能源補貼的條款激勵歐洲企業轉移到美國。”

白宮官員對有關德國國內政治壓力的擔憂表示不以為然。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科比(John Kirby)週五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總統一點都不擔心盟國團結出現裂痕。”

科比說,在這一年裡,盟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一直非常地堅韌、堅定和團結”。科比補充說,拜登剛剛結束2月對基輔和華沙的訪問,他會見了澤連斯基、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Andrzej Duda)和北約最東翼的布加勒斯特九國領導人,總統“更加確信盟國的團結將會繼續下去”。

華盛頓還宣布了一項新的價值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方案,其中包括彈藥和讓坦克和裝甲車得以渡河的裝甲架橋車。

提供武器和最終結局

1月份,兩國領導人最終同意向基輔提供坦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常駐高級研究員傑克遜·簡斯(Jackson Janes)說,他們在暫不提供F-16的問題上的立場也是一致的。

簡斯對美國之音說:“要解決的問題涉及運送這些物資的速度和數量,以便烏克蘭發動春季攻勢。時間不多了。”

兩位領導人都沒有表示他們正在尋求立即結束衝突,也沒有表示屈服於國內政治壓力,其中一些壓力來自美國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他們要求向基輔施壓,以進行談判。

簡斯說:“在我們看到今年到明年的戰線如何展開之前,現在不是關注最終結局有可能是什麼樣的情景的時候。”他補充說,普京不願意談判,只有烏克蘭在收復領土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普京才會認輸。

但簡斯也指出,衝突持續的時間越長,美國和德國的公民就越有可能產生戰爭疲勞症,領導人遲早需要集中精力尋找結束衝突的路線圖。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期望停火而不是和平條約的壓力可能會增加。

他說:“但是,今年必須全力以赴為基輔提供所需的所有工具。”

有報導稱,德國、法國和英國正在考慮與烏克蘭簽訂防務協定的可能性,以在未來與俄羅斯可能的和平談判中加強烏克蘭的安全。

中國因素

拜登和朔爾茨都擔心中國正在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的武器,並且都公開敦促北京不要這樣做。

科比說:“我們對這樣的事實也非常坦率,那就是,那樣做會有後果的。”但他沒有概述這些後果可能是什麼。他補充說:“顯然,至少來說,其中一個後果是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受到打擊。”

拜登、朔爾茨以及將於下週來訪的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之間的關注點是,假如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歐洲是否會加入華盛頓對中國實施制裁。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歐洲事務研究員莉安娜·菲克斯(Liana Fix)表示,這些敦促是否會阻止北京取決於中國方面的成本效益計算。尤其重要的是,北京有多麼相信歐洲人對於加入美國製裁的行列是認真的。

菲克斯告訴美國之音:“到目前為止,北京認為歐洲人是弱勢的地緣政治參與者,他們主要對商業感興趣,尤其是德國。”

她補充說,僅靠公開的壓力要求中國不要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可能不會奏效。她說:“與其他與中國接觸的國家共同努力並且加強與全球南方的聯繫,可能會幫助增加對習近平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