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北京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自6月11日復燃以來,確診人數仍在持續增加。據北京衛健委最新統計,週一(6月22日)單日再新增13起確診病例,總累計確診數達249人,不包括尚在觀察中的22例無症狀感染者。
在全市16個轄區內,已有10個的部分街道捲入此波疫情中,分別被劃歸為中、高風險區,其中,可能源頭所在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已於6月13日關閉)、周遭的豐台區和以南的大興區等部分區段都屬於高風險區。
雖然矢言積極防控,但北京官方至今仍無法確認此波疫情的病毒感染源頭,而且連日來,數名病患的行動軌跡和接觸史、都初步發現與新發地批發市場無關,使得黨媒《北京日報》都開始懷疑是否已出現社區傳播之兆頭。
在防控力道方面,據部分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市民、商家和學者反應,北京市記取了1月底以來武漢疫情防控的錯誤教訓,自6月中旬爆發二次疫情以來,即積極防控,雖然採取了最嚴格和全面的控管措施,但相對有序、且手法較為細緻和有人性,而市民也相對冷靜、未陷入任何恐慌情緒或行為。
猶如封城?
北京大學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經濟系副教授指出,北京至今仍未宣布全面封城,但對於進出北京的人員都嚴查、要求持有7日內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才能放行,其嚴謹程度“實際上也跟封城差不了多少。”
他說,因為個人要排隊檢測、比較難快速拿到證明,所以,減緩了進出北京的人流,“最終的效果相當於變相的封城,但沒宣布封城,老百姓不至於恐慌、生活就不覺得有什麼異常。”
北京衛健委週二(6月23日)透過新聞稿指出,全市具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已擴增到128所,但呼籲市民採提前預約或配合單位安排方式來有序受檢,以免出現臨時排隊人龍,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也增加醫療院所的壓力。
為避免接觸感染,北京市民大多以減少出門或避免大型聚會來因應,使得餐飲、酒店和娛樂事業,如電影院等,首當其衝受到斷崖式的影響。
距新發地批發市場約10分鐘車程的一間大型連鎖烤鴨餐廳表示,原本店裡生意因北京連續56天沒有疫情而漸有起色,但自從6月中疫情復燃以來,生意又馬上一落千丈,一整天都沒有客人上門的慘況已是常態。
餐館酒店生意慘淡
餐廳主管說:“影響挺大的,白天客人都沒有了,我們屬於大型聚會的店,沒有太多客人(敢來用餐了)…說不擔心是假的,但我們防護做得比較好,一日三次消毒,客人進店要有健康寶(碼)、掃體溫、登記、酒精消毒都是必須有的。”
位於朝陽區的許仙樓餐廳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吳姓負責人說:“衝擊很大呢!幾乎沒有客人,疫情第二天(6月13日)開始,我們晚上都關門了,現在一直在扛著呢!但(白天)幾乎沒人,也沒營收。”
而地處偏僻的京城賓館自2月份全中國陷入肺炎疫情以來,生意本來就清淡,此波疫情一來,北京馬上將觀光客拒於城外,當然又雪上加霜,不願透露姓名的櫃檯人員說。
她說:“幾乎就沒什麼人,我一直在店裡,也沒出過門,所以對大勢也不是很清楚,疫情期間本來生意就清淡,沒什麼差別。”
三名商家、受訪市民和學者普遍對政府的疫情防控,有信心,尤其北大學者說,北京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市運作的體係原本就健全,市民素質較高、醫療資源也豐沛、生活物資的供給也無虞,而且北京的決策也能直接請示中央定案後、才能執行,所以,指揮決策體系相對迅速有效。
但他們對北京能否於短期內恢復商機或生活常態,都不表樂觀。
快遞業短期受創
由於此次的疫情源自有“北京菜籃子”之稱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因此,除了與該市場有直接接觸的攤商和批發商,必須全面接受核酸檢測,就連各類農貿市場、餐飲、食堂、外賣、快遞和物流人員也受波及,據媒體報導,全市10萬名快遞業從業人員都已被要求安排進行核酸檢測。
因快遞員受到波及,中通快遞大興區的業務人員周二告訴美國之音,這兩週的派件量已大幅減少一半以上,雖然所有人員都已完成核酸檢測、也未發現確診病例,但隨著派件量減少,也多少會衝擊到業務員的收入,不過,至今未聽說公司有裁員的打算。
為了防範疫情擴散,中通快遞每天都會針對人員和營業區域進行消毒,業務員派送也都會配戴口罩,且與客戶保持一定的距離或盡量採無接觸的方式來派送,該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務人員說。
北大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濟系副教授預估,快遞業受到的衝擊應屬短期,因為,北京市民又開始另一波類似居家隔離、不出門的生活,因此,未來會仰賴物流業來運送生活物資,所以,商機應該會隨著從業人員的陰性檢測出爐後,逐漸恢復。
該副教授表示,北京市民的生活目前仍屬正常,但工作條件較優的市民,如公務員和老師等,應大多會採取在家工作來維持收入,而且官方都能透過大數據來掌握市民出行的行動軌跡,因此,情疫的漏洞也比較能夠防堵。
科技防疫侵害隱私
不過,對於科技防疫,該副教授表示,此一大數據技術之發展有利有弊,北京官方利用市民行動軌蹟之蒐集、來提升防疫效果,確實是頗有成效的作法,而此時動用此手段也屬必要的,但訊息科技發展至今、非常進步,將很多個人訊息都透明化了、嚴重侵害個人隱私權,因此,他認為,一旦疫情過去、生活回復正常後,有關個人隱私數據保護的立法以及大數據運用的邊界設定,官方和各界都應該要開始思考、集思廣益並進一步完善,否則,未來個人隱私數據輕易被洩露、甚至成為被監控的對象、或個人訊息被商家非法濫用,對使用者而言,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