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和中國的關係在過去幾年持續緊張,從王毅當眾怒斥加拿大記者到孟晚舟案及中國發起的人質外交,再到中國被控干涉加拿大大選乃至兩國高調互相驅逐外交官,中加關係在2023年幾乎降到了冰點。
展望2024年,加中關係是否會改善?多位國際關係專家預測,前景相當黯淡。
加拿大會與中國會繼續接觸,但雙邊關係難以改善
總部位於英國的跨國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 CSRI)董事瑪格麗特·麥凱格-約翰斯頓(Margaret McCuaig-Johnston)女士在給美國之音的郵件中說,加拿大外交部長喬美蘭(Melanie Joly)前幾天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剛剛進行了幾個月來的首次電話交談,令人鼓舞。對兩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來說,雙方外交部長保持溝通非常重要。
約翰斯頓女士同時指出,鑑於中國政府總是強烈批評他們不同意的任何事物,加拿大政府必須做好準備,在兩國交往中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就像澳洲近年來所做的那樣。澳中之間也存在不少分歧,但兩國關係一直在改善。
約翰斯頓女士表示,這種微妙平衡對加拿大並不容易達成,甚至充滿挑戰,尤其是加拿大對「中國幹預」進行公開調查的2024年。中國干涉加拿大的證據確鑿,但中國卻堅決否認。
渥太華大學社會學和人類學學院教授兼台灣研究所主席史國良(Scott Simon)說,中國政府在許多重要議題上缺乏彈性,這使得政治關係變得非常困難。現在,加拿大人已經意識到中國擴張主義的危險及其對人權的公然蔑視(新疆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即使加拿大政府想改善加中關係,但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
加拿大前駐華外交官、現麥克唐納-勞里埃研究所(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查爾斯·伯頓(Charles Burton)說,加中關係在2024年的總趨勢是「加拿大與中國加強接觸,以應對中國在加拿大的政治幹預和間諜活動」。
政冷經熱,加中貿易持續穩定
史國良教授指出,在貿易和民間互動上,加中關係在2024年可能會略有改善。自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開始發展以內循環為主的經濟,旅遊業遠遠沒有恢復到疫前水準。中國人民對留學和旅遊仍有很高的需求,加拿大在中國人眼中的印象通常很正面。
約翰斯頓女士也指出,雖然過去幾年加中關係緊張,但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依然強勁,受外交關係的影響不大。中加兩國的經濟結構有一定互補性,中國需要加拿大的資源,加拿大需要中國的製造業產品。約翰斯頓女士強調,雖然商界人士和自由黨成員總是聲稱加拿大必須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以保護貿易利益,但事實表明,外交關係緊張並不一定會導致中加貿易惡化。
中國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但從貿易金額來看,中國所佔比例並不大。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中國僅佔加拿大出口總額的3.9%和進口總額的11.9%。
公開調查“中國干涉”,各界需密切關注
持續了兩年的「中國干涉加拿大」事件,2024年將在加拿大出現較大進展。杜魯道總理任命的調查專員瑪麗·喬西·霍格(Marie-Josee Hogue)法官,將在1月底主持對“中國干涉”的公開聽證,隨後發布初步報告,然後預計在2025年大選之前發布報告的最終版。
霍格主持的調查是否能實現民眾期待的結果,專家稱現在還為時過早,需要謹慎觀望。伯頓說,初步跡象表明,霍格法官在決定給予哪些個人和機構參與調查的資格時,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建議。
去年12月,「中國干涉」公開調查的證人名單公佈,引發華人社群的憂慮和不滿。三名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加拿大政客,包括國會議員董晗鵬(Han Dong)、參議員胡元豹(Yuen Pau Woo)和安省萬錦市副市長陳國治(Michael Chan)都被批准了證人資格,且有權查看其他證人的資料並進行質詢。長期致力於反抗中國滲透的港加聯(Canada-Hong Kong Link)主席馮玉蘭(Gloria Fung)認為,這樣的聽證方式會讓其他遭中國政府迫害的證人非常不安。
約翰斯頓女士也認為,被授予調查資格的人員中包括被控實施或受益於「中國干涉」的個人,令關注中國干涉問題的加拿大華人社區大失所望,因為他們不想被恐嚇他們的人質詢或審查他們提交給委員會的文件。
約翰斯頓女士補充說,霍格專員在國家安全和中國事務領域都沒有深厚背景,她的幾位法律顧問雖然在國家安全方面有切身經驗,但對中國問題一無所知。此外,此次公開調查的任務範圍已縮小到中國對加拿大最近兩次大選和民主制度的干涉。約翰斯頓女士說,這已是加拿大政府第二次試圖解決中國干涉的問題,第一次嘗試是由加拿大前總督戴維·約翰斯頓(David Johnston)進行的,他提交的報告遭加拿大民眾巨大嘲諷。
約翰斯頓女士說,必須密切注意委員會的行動,以便及早發現他們是否會寫出具有建設性的報告。如果這次調查失敗,杜魯道政府大概不會進行第三次調查。
伯頓和約翰斯頓女士都認為,如果2024年加拿大提前舉行大選且保守黨上台,將會有益於加拿大對中國干涉的調查。伯頓說,保守黨執政以後,加拿大很可能會採取更強硬的對華政策。約翰斯頓女士說,加拿大政府目前正在就外國代理人註冊和擴大加拿大情報機關職能進行協商。一旦政府換屆,這些項目的工作人員將會立即為新政府提供建議。
民主同盟,加拿大和台灣將更親近
上週末,台灣選出了新的總統和立法院立法委員。加拿大政府對台灣當選總統賴清德表達祝賀,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隨即表示嚴重不滿,說加拿大“有關做法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並稱台灣問題是中國“地方事務”。而在這之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和加拿大外交部長喬美蘭的電話中說,希望加方將一個中國的承諾落到實處,不向「台獨」勢力發送訊號。
親自到台灣觀看總統大選的史國良教授說,這次台灣大選對加中關係基本上沒什麼影響。中國肯定會抗議加拿大與台灣的獨立聯繫,但也僅限於此。
史國良教授研究台灣和兩岸問題將近30年,曾多次在媒體上向大眾解釋加拿大的台灣政策。他說,加拿大從來沒有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加拿大所謂的“一個中國”是加拿大“注意到(take note) 中國的一中政策”,但並沒有表示同意。加拿大2023年春天發布的《加拿大台灣報告書》,再次明確了加拿大的對台立場。
史國良教授預測說,加拿大與台灣的議會間關係在2024年會有發展。此外,加拿大和台灣的貿易也將持續。加拿大需要台灣在半導體方面的技術,也可以在該產業的供應鏈中發揮重要作用。加拿大還可向台灣提供再生能源,特別是風能的專業知識。史國良強調,加拿大最近與台灣簽署了《投資促進保障協議》(FIPA),並有機會推動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次疫情也讓加拿大認識到了依賴中國供應鏈的風險。
加拿大2022年冬發布的印太戰略將中國定義為“破壞性全球大國”,致力於深化加拿大與印太其他國家的聯繫,包括台灣。同時,加拿大政府提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政策,強化與民主國家的貿易關係。
伯頓說,加拿大應與志同道合的盟國加強接觸,以應對中國蔑視國際規則秩序規範的行為,包括南海問題以及對台灣主權的威脅。
伯頓強調:「在上週的電話溝通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對加拿大外長喬美蘭說:『希望加拿大能夠客觀、理性、正確地解讀中國的內外政策』。我同意這一點。客觀、理性、正確地解讀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應該促使加拿大像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那樣,對中國的種族滅絕和壓制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政策採取強硬立場,以應對中國對全球安全和國家主權的惡意威脅。”
溫哥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