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亞特蘭大亞裔社區 在悲傷中發出吶喊

  • 美國之音

亞特蘭大的亞裔社區在一場集會上哀悼在槍擊案中逝去的亞裔受害者(美國之音記者文灝拍攝)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記者手記- 亞特蘭大亞裔社區 在悲傷中發出吶喊

美國之音記者在一個陰沉的雨天來到了譚小潔的店外。店門上方“營業中”的霓虹燈招牌早已熄滅。近兩週前的一個傍晚,譚的生命終結於門的另一側。

現場

3月16日,在這個位於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市北部40分鐘車程外的按摩店裡,幾聲槍響奪去了4人的生命。槍手羅伯特·艾倫·朗(Robert Aaron Long)隨後驅車前往另兩家按摩店,開槍射殺了另外4人。 8名受害者裡,有6人是亞裔女性。

此時譚小潔的店外擺滿了鮮花和蠟燭,也有幾隻毛絨玩具和氣球。雨水打濕了地面上兩本《聖經》的封面,其中的一本上放著一株綠莖粉瓣的康乃馨。

店面的玻璃上貼滿了用記號筆手寫的招貼。一張白底黑字的招貼寫道:“停止亞裔仇恨”。另一張寫道:“每一位受害者都是失去的愛人” (Every victim is a loved one lost)。還有一張用藍色的筆寫道:“黑人+亞裔團結“,並加上了關鍵字“#BLM”(黑人的命也是命)和“#ALM”(亞裔的命也是命),中間用手畫的紅色愛心連接。

譚小潔店的隔壁是一家墨西哥風格的衣帽商店。店內的一面牆壁上擺放著幾十雙以棕色和黑色為主、不同款式的西部牛仔靴,對面懸掛著十幾件異域風情的夾克。店主瑞塔(Rita Barron)告訴記者,她認識的譚小潔人很好,非常勤奮,工作時間常常超過12個小時。她說雖然平時交集不多,但聖誕節的時候,譚都會來她的店裡贈送禮物。

瑞塔的丈夫阿歷克斯(Alex Acosta)在這家衣帽商店工作,有時也從事建築工作。他說案發時先聽到了隔壁傳來連續4次響聲,但並不清楚發生了什麼。在妻子的催促下,他才到譚的門口去看了一眼。他說,譚小潔店裡的一個人用他聽不太懂的英語說,有人被槍擊了。警察隨後很快到場。

阿歷克斯說,他看到警察從店裡抬出了幾個人,其中一人眉心中彈。

“太瘋狂了,那個人瘋了吧,” 阿歷克斯告訴記者,他指的是兇手朗。他說自己和譚平時的交往僅限於打打招呼。有一次他幫譚修理了她家的屋頂,見到了她和她的丈夫。

“他們人很好,” 他說。

“不再沉默”

那天晚上,記者前往距離亞特蘭大30分鐘車程的東北部城鎮杜魯斯(Duluth),參加一個悼念槍擊案逝者的燭光晚會。晚會由“亞特蘭大韓裔美國人反對亞裔仇恨犯罪協會”(The Atlanta Korean American Committee Against Asian Hate Crimes)舉辦。這次槍擊案的6名亞裔死者中,四名是韓裔,另兩名是華裔。

美國南方並不是華裔和亞裔移民的傳統聚居地,但在和當地居民的交談和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過去30年裡,亞特蘭大周邊的亞裔群體迅速擴大。他們大多居住在亞特蘭大的北面,以東北部格威內特縣(Gwinnett Coiunty)的幾座郊區小城為主,包括杜魯斯、約翰溪(Johns Creek)、阿爾法勒塔(Alpharetta)。

美國之音記者趕到的時候,集會已經開始了一陣子,現場約有百來號人。即使隔著口罩也可以粗略看出到場的人群以亞裔中年人為主,這與以往的反種族主義示威,比如去年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中普遍以年輕人為主的特點有不少區別。

大多數人手上都舉著統一設計的“停止亞裔仇恨”的紙質標語牌,地上的一個包裡存放著很多張一樣的標語牌供剛剛到場的人抽取。在場地中央是一個約一米高的黑色平台,沿著平台邊緣擺放著許多透明塑料杯,杯子裡是矮矮的白色小蠟燭。主辦方請來了多位演講嘉賓,包括幾位佐治亞州議員,還有聯邦眾議員卡羅林·波爾多(Carolyn Bourdeaux)。杜魯斯所在的格威內特縣處於她代表的選區內。

從現場人群的交談聲中,記者可以聽得出這裡的絕大多數人是韓裔。演講台上掛著的標語“停止亞裔仇恨”使用的也是英語和韓語。不過在人群中還是有幾位華人,比如蘇靜。

蘇靜是四個孩子的媽媽,最小的一個才5個月大。她告訴記者,槍擊案發生後,她很希望去參加抗議種族仇恨的遊行,但由於新冠疫情和帶孩子的義務,她沒辦法加入人群當中。於是她在微信上發起了一個華人車隊群,大家在遊行現場開車鳴笛表示支持。

她說,微信群裡第一晚只有幾十名成員。等到了第二天,人數一下增加到了兩三百,大多來自佐治亞和周邊的幾個州,包括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和佛羅里達。她告訴記者,車隊的口號是“為公正鳴笛”(Beep for Justice)。

當晚的集會上,組織者邀請了蘇靜來代表華裔群體講話。

“我們因為不同的原因來到這個國家,” 她在演講中說,“但我們都愛這個國家,並為這個國家所相信的和平與平等奮鬥。”“不再沉默,” (No more silence)她說這句話的音量接近全力吶喊,“不再沉默。” 台下的觀眾也跟著呼喊起來。

演講結束,記者在後台找到了她。剛才的演講讓她的呼吸依然有些急促,臉上和頭髮上掛著的不知是汗水還是雨水。

她說自己在家帶孩子已近10年,但這次造成多名亞裔身亡的槍擊案讓她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麼。為了組織車隊和活動,她連著幾天都沒睡好覺。

“可能是作為一個母親,角色變了,能更同情那些失去家人的受難者。” 她有些哽咽地說道。 “我們這一代人如果不站出來的話,就是把問題留給下一代。”

追思

上週五正午,譚小潔的葬禮在亞特蘭大北面的一個天主教堂舉行,生前將滿50歲的她出生在廣西省南寧市的一個天主教家庭裡。

譚的追思儀式不對公眾和媒體開放,美國之音記者選擇在教堂外駐足。來參加儀式的賓客幾乎都是亞裔面孔,全部一身黑衣。等待進入教堂的隊伍排到了門外。

教堂為追思儀式提供了網絡直播,譚小潔的前夫邁克爾·韋伯(Michael Webb)用顫抖的聲音讀完悼詞。他與譚小潔2003年在中國相遇,2004年結婚。 2008年,韋伯、譚小潔以及譚與第一任丈夫的女兒傑米·韋伯(Jami Webb)一起搬到佐治亞州。來美國後,譚小潔一直努力工作,從一名護甲技工做起,最終成為了兩家按摩店的老闆。

韋伯說,在譚遇害後,譚的家人希望譚的女兒傑米能回到中國,因為美國“不再安全了”。

“誰能怪他們呢?” 韋伯說。

在亞特蘭大,幾乎所有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的華人都說,譚小潔和那場槍擊案讓他們覺得,華人以及亞裔群體必須要推動改變的發生。不少人說,在美國生活了這麼多年,一直相信埋頭苦乾就夠了。這是他們第一次意識到,要為自己族裔長期以來遭遇的不公發聲。

亞特蘭大槍擊案的兇手否認行凶的動機是出於種族因素,而是因為自己的“性癮”。作案動機的調查還在進行中,但有關亞裔和亞裔女性在美國社會狀況的討論已經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不過熱度將持續多久,會不會像去年喬治·佛洛依德之死一樣給推進美國種族平等議題帶來長遠影響,這些還有待觀察。

在譚小潔店舖的附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相鄰店主告訴我,此前幾天按摩店門口的停車場不斷有媒體和顯示關注的民眾出現。但六天后科羅拉多州導致10人身亡的槍擊案發生後,這裡立刻恢復了冷清。

不過譚小潔的店舖前仍然聚集著鮮花和海報,按摩服務的營業時間表依舊懸掛在店面中間,“一周七天,早8點到晚10點,歡迎致電”---恍惚間讓人瞥到一段回不去的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