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戰俘劫後餘生﹕每天都是假日

  • 普洛

現年88歲華裔移民龍毓華

1941年12月﹐日本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幾乎在襲擊美國珍珠港的同時﹐向英國控制下的馬來亞和新加坡發動了進攻。

年輕的馬來西亞華人龍毓華和英國人並肩作戰。英軍投降﹐交出馬來半島後﹐龍毓華和數以千計的戰俘被運往日本。

龍毓華說﹐戰俘的生活是殘酷的。在頭一年﹐每五名戰俘中就有一人死去。他說﹕“我覺得﹐他們(日本人)以為自己要打贏戰爭﹐所以不用怕被追究戰爭罪。”

龍毓華說﹐戰俘們從拂曉到黃昏一直要做苦工﹐每天都會挨打。

他說﹕“用棍子﹐用槍托﹐甚麼順手就用甚麼打我們。”


他開始寫日記。幾十年後女兒才發現這部日記。他在日記中寫道﹕如果他能活着出來﹐“每天都將是個假日。”

他說﹕“你能想象嗎﹖早晨起來沒人找你麻煩﹐沒人用槍托打你﹐終於有了和平。這在我看來﹐就是假日了。”

龍毓華獲得自由後﹐遠渡美國﹐1947年來到舊金山。不過﹐他獲得美國國籍的歷程卻漫長而艱辛。為了成為美國公民﹐他當兵入伍﹐參加美軍﹐投入朝鮮戰爭﹐終於在1956年成為美國人。

“那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日子之一。”

在這之間的九年裡﹐美國移民局曾試圖遣返他﹐但龍毓華從未放棄希望。

他說﹕“我無悔無憾。重要的是﹕我來了美國﹐成為公民﹐有一個好家庭。人生如此﹐又有何求﹖幾百萬美元﹖你死的時候﹐一分錢也帶不走。”

龍毓華靠着退伍軍人的福利上了醫學院﹐然後成為新澤西州退伍軍人事務部的一名醫生。他在新澤西安家落戶。

女兒龍慧安說﹐人們應該向自己身邊曾經在軍中效力的人學習。

她說﹕“不管是哪場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我們現在還有從阿富汗和伊拉克返回的軍人。抽出點時間﹐和某位退伍軍人呆上幾分鐘﹐因為你真的會發現你沒有想到的東西。”

龍慧安說﹐和每個人一樣﹐她父親也有過苦日子﹐但他堅信自己的理念﹕把每一天都當成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