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就職演說顯示兩岸政策平淡求穩

  • 木風

台灣總統馬英九

台灣總統馬英九的就職演說已經發表,正如專家所料,演說以內政為主,兩岸政策沒有突破,力求平穩。但是,台灣學者也指出,目前維繫兩岸關係的中華民國定位的模糊性非長久之計,要突破這一點有賴於雙方共同努力,特別是大陸方面需要增加靈活性。

*陳錫藩:演講無意外,兩岸可接受*

台灣前駐美國代表陳錫藩



台灣前駐美國代表陳錫藩在台北圓山飯店參加馬英九總統舉行的國宴時對美國之音記者談了他對馬英九就職演說的看法。陳錫藩認為,這個演說和他之前預測的大體吻合,主要部分談了台灣的內政、經濟。在兩岸政策上也做到了“無意外”,而且把過去有關“一國兩區”的說法進一步明確化,講得更加完整。

陳錫藩說:“(一國兩區的說法過去)引起一些人的誤解,但現在他強調‘一國’是中華民國,這是根據我們的憲法嗎,這就非常清楚。我想同胞們不應再有任何誤會。”

同時,陳錫藩說,馬總統又講了民主、自由、人權,把這些內容加入兩岸相互溝通的範圍,這符合人們的期待。追求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希望。

陳錫藩先生在520之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曾經預測,馬英九在兩岸政策上調整的空間非常小,很難如北京期待的那樣放棄“不統”的提法,而進一步明確兩岸同屬一中的立場。但是,陳錫藩當時的估計是,馬英九可以通過兩岸都可接受的間接方式來強調“一中”的概念,比如,談一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等。

實際上,馬英九在演講中論述兩岸關係的方法和陳錫藩的預測非常接近。馬英九強調“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擁有共同的血緣、歷史與文化。此外,馬英九還把兩岸關係的穩定列為台灣生存安全的鐵三角之首位。

現任台灣國政基金會研究員的陳錫藩先生認為,馬英九這樣的論述台灣內部可以接受,北京方面也應該感到滿意。

*大陸反應:雖感失望,但可接受*

大陸方面對馬英九對兩岸政策的論述顯然不太滿意,但可以接受。國台辦發言人楊毅說的比較勉強。他說“只要認同一個中國,其它問題都可以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對媒體說,馬英九不斷強調“不統、不獨、不武”這種負面論述,與大陸預期有差距。王建民還說,馬英九更多強調“一國就是中華民國”,北京很難回應這種政治主張。


*丁樹範:大陸學者期待不切實際*

台灣國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教授丁樹範



但是,台灣兩岸關係學者丁樹範認為,大陸方面的期望過高,超出了台灣的現實。

丁樹範說:“基本上,我覺得,大陸這些我們都認識的朋友們的這種期待是不切實際的啦。如果你希望馬英九做出更多的妥協的話,胡錦濤有沒有可能在台灣的政治議題上也能夠做出更多的讓步?大陸朋友的那些期待,坦白講,我覺得,是不切合實際的。”

台灣國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教授丁樹範還表示,在民望很低,立法院優勢微弱的情況下,馬英九能夠做出這樣的表述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丁樹範還指出,由於台灣特殊的經歷,台灣民眾對“一中”的提法是很敏感的。他們對“中華民族”,“中國文化”是有感情的,也可以接受。但要說到“中國”,他們就認為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心理上存在距離。

*丁樹範:虛擬的大中華民國應回歸現實*

5月中旬,台灣21世紀基金會公佈的一個民調顯示,90%的受訪者不認同大中華民國的概念。他們的國家認同是,台灣和中國互不隸屬,中華民國在台灣,或者台灣是中華民國。

丁樹範教授認為,目前維繫兩岸關係的是國家定位的模糊性,北京認為已經在1949年就不存在的大中華民國仍然被當作是兩岸發展關係的一個關鍵的支撐點。建立在這種虛擬的支撐點上的關係是難以長久的。

丁樹範說,在這個問題上,台灣能做的非常少,關鍵是要看大陸方面能否展現出靈活性,接受“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個政治現實,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牢固的兩岸關係。

不過,丁教授認為,這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此之前,兩岸還需要這種定位的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