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與GPS分庭抗禮 中國再發導航衛星

  • 袁野

中國成功發射了兩顆導航衛星﹐距離完成自行開發的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更加接近了一步。分析人士說﹐中國開發自己的導航系統將有助於擺脫對美國GPS系統的依賴。

北京時間4月30日凌晨﹐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最新的兩顆導航衛星。“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把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組網的第十二和第十三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轉移軌道。

中國官方媒體報道說﹐這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採用“一箭雙星”的方式發射導航衛星﹐也是中國首次採用“一箭雙星”的方式發射兩顆地球中高軌道衛星。

據百度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於2000年初步建成﹐並在2011年年底開始提供試運行服務。

今年年底前﹐中國還將陸續發射3顆北斗導航組網衛星。按照中國政府制定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戰略﹐中國計劃在2020年建成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的衛星導航系統。

總部設在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市的太空技術咨詢機構富創公司(Futron Corp.)的通信和太空技術高級顧問布蘭登‧默瑞(Brendon Murray)對美國之音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完成將減少中國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依賴。

他說﹕“主要來說﹐這個系統帶給中國最大的好處是獨立。北斗系統使中國有能力不再借助外國﹐可以獨立運行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

默瑞說﹐美國的GPS系統依賴中地軌道運行的衛星﹐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則同時利用中地軌道和高地軌道。此外﹐兩個系統的衛星將使用不同的信號頻率﹐以防止干擾。

他說﹕“技術上說﹐兩個系統的構造有些不同。但實際上﹐這兩個系統的功能非常類似﹐都為民間和軍方客戶提供同樣的服務。”

新華社報導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已經轉入系統建設和應用推廣並行的階段﹐並計劃逐步擴展到交通運輸﹑氣象﹑漁業﹑林業﹑電信﹑水利和測繪等多個領域。

中國政府承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將對全世界開放﹐並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中國還承諾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和國際電聯的框架下﹐使本國衛星導航系統和世界其他系統實現兼容和互操作。

富創公司的通信和太空技術高級顧問默瑞說﹐儘管全球衛星導航產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但是﹐該領域的協調與合作符合各國利益。

他說﹕“如果中國單槍匹馬地開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而不是和其他國家協調。那麼最後這個系統可能由於干擾問題而無法使用。”

除了美國的GPS和中國的北斗外﹐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和歐盟的伽利略(GALILEO)衛星導航網絡也在研發之中。俄羅斯官方表示﹐計劃在預算中特別撥款102億美元﹐爭取在2020年前將30顆導航衛星送入軌道。

此外﹐印度和日本等國也致力於開發各自的區域性衛星定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