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黨委書記薄熙來被免職之後,中國西南這個最大的都會的形形色色都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華爾界日報四月二十三號發表了一篇題為“重慶:高增長背後的高負債”的文章。該文章引用中國評級公司分析報告指出,重慶市用來助推經濟增長的10大融資平台積累了超過3千460億元人民幣的負債。這比薄熙來2007年當上重慶市委書記時候的總負債1620元人民幣翻了一番,增長速度驚人。
但是該報引述美國西北大學中國地方債務問題專家史宗瀚的話說,重慶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國有開發商在2011年年底的負債一共有一萬億人民幣。這個數值就相當於區內生產總值的100%。
中國投資者報引述金融分析師劉海影的話說,重慶經濟發展模式就是財政軟約束下的以土地、金融杠桿為特點的政府拉動型的經濟。而重慶市政府主導經濟的結果是重慶政府面臨高赤字和高負擔的隱患,由於融資的平台大多數是由土地擔保的,如果中國的樓市陷入低迷,這將使得重慶容易受到衝擊。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中央政府試圖刺激經濟增長,而像重慶這樣的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在操作上非常激進,而以此作為城市發展模式的核心。
2011年八月份披露的重慶市地方債務數據顯示,重慶市政府的總債務為5000億元人民幣。
這些債務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就是頗具重慶特色規模的各種民生建設工程。主要體現在以公租房為重點的“民生十條”和“五大重慶建設”。
中國經濟學家茅於軾表示,政府建設公租房會有尋租和後期運營維護的問題,比不上市場建設商品房出租來得具有經濟效率。同時有學者指出,重慶大規模投資公租房建設也可能引發“福利主義”的擔憂,尤其是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大環境之下,更是如此。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說,重慶市官員於薄熙來今年三月下台之後不久就對公共項目支出展開調查,而可能存在的問題當中,依賴土地作為收入來源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可是,在薄熙來的主政下,重慶市政府努力引進外資設廠,為外商提供便利的投資環境來刺激重慶的經濟增長。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和台灣的鴻海集團都在重慶建立大型的生產基地。
在重慶以債務推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和薄熙來關係密切,這一發展模式在薄熙來下台之後能否繼續,大家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