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報》四十年﹐美中“信任赤字”依然

  • 楊明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72年2月在北京和周恩來碰杯。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表示﹐進入“不惑”之年的美中關係﹐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困惑 ﹐包括能不能建立足夠的互信﹔中美合作是不是雙贏﹔中美能不能在亞太地區良性互動。

崔天凱承認﹐美中關係雖“大而不能倒”﹐但依然存在着互信“赤字”﹐影響着兩國關係的健康﹑穩定和持續發展﹐因此要進一步努力培育和深化戰略互信﹐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全面﹑客觀﹑符合實際地了解對方的戰略意圖。

路透社報道﹐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下星期即將對美國的訪問﹐將有助於通過雙方接觸減緩美中之間的“信任赤字”。

崔天凱說﹐中國期待雙方通過此次訪問抓住機會加強溝通﹐增進互信。但是路透社的報道認為﹐習近平對美國的訪問﹐包括在白宮會見奧巴馬總統在內的高級官員﹐似乎不會給美中因敘利亞、伊朗以及中美貿易不平衡等問題產生的摩擦帶來重大突破。

華盛頓智庫“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理查德.費舍爾說,導致美中“信任赤字”的原因有很多。

他說﹕“美國認為﹐中國政府害怕就其格局﹑活動﹑決策過程增加透明度﹐更不用說其軍事野心了。這幾乎無法讓美國領導人掌握未來決策的依據。”

費舍爾舉例說﹐中國製造1千枚核彈頭要做甚麼﹖中國發展外太空目的何在﹖ 他說﹐中國對這些都會極力否認﹐讓美國產生懷疑。因此出現了“信任赤字”。

這位美中關係專家說﹐在過去的二十多年﹐美國一直以各種微妙的方式﹐推動在幾百個問題上的透明度。但是中國政府似乎並不意識到﹐增加透明﹐讓美國及其中國亞洲鄰國了解中國的戰略意圖﹐符合中國的利益。

費舍爾指出﹐中國方面必須做出決定﹐是否要讓別人放心。但現在的跡象顯示﹐他們並不想讓別人放心。

習近平1985年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時曾來美國愛奧華州考察和學習當地的農業。27年後﹐習近平再次來美﹐身份已是中國國家副主席和未來的元首。費舍爾說﹐習近平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擁有他前任所沒有的東西﹐可能是位強勢的黨政軍領導人﹐繼續堅持不懈地捍衛中國的國家利益。

他說﹕“很清楚的一點是﹐這些利益的發展﹐只會增加同美國和其它國家的衝突點﹐從而進一步增加信任赤字。”

費舍爾說﹐歸根結底﹐只要中共繼續執政﹐中國領導人似乎會繼續奉行孫子兵法﹐拒絕最大程度上加以透明﹐在這種情況下﹐美中兩國的信任赤字將持續很長﹐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