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星期二舉行研討會分析美國調整亞洲戰略的意義。
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說﹐近年來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作為引起區域鄰國的不安﹐一些國家開始加強和美國的安全關係﹐但他們的目的是要美國在區域發揮平衡力量﹐並不希望美中兩國因此而對抗。
卜睿哲說﹐他同意原定參加研討會發表意見﹐但因故缺席的前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的看法。柯慶生認為美國在亞洲能夠發揮平衡的作用。
卜睿哲援引柯慶生發表過的一段話說﹐美國鼓勵中國尋求以外交和經濟途徑來運用它在亞洲逐漸增加的影響力﹐而不是以武力脅迫的方式來達到它的目的﹐如此才能有助於亞太地區和全球的安全與經濟繁榮。
此外﹐卜睿哲也說﹕“我認為﹐要促使中國未來積極發展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美國在區域的存在。這種存在劃定了一個範圍﹐讓美中兩國發掘更多彼此能夠共享利益的機會。這麼做不會阻礙中國再度成為一個大國﹐相反的﹐它反而增加中國在這個過程中更具建設性的機會。”
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波拉克(Jonathan Pollack)在研討會中﹐從未來5年美國國防預算的分配情形﹐分析美國在亞洲地區的戰略發展方向。
他說﹐在大幅削減用於歐洲的軍事資源和部隊人員薪資福利的同時﹐美國卻保留了11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目的就是要確保美國繼續擁有足夠的軍事能力來維持海上航行的安全。另外﹐還有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值得注意。
波拉克說﹐有跡象顯示﹐美國空軍可能添購新的轟炸機﹐來應付一些國家發展所謂的“反介入”(anti-access)能力。
他說﹕“這種轟炸機在理論上可以用來對付新發展的﹑所謂的反介入能力。因為它會遏止美國的航空母艦和其他的軍事能力﹐所以我們需要一種能夠從更遠的距離來執行不同目的和任務的武器。”
波拉克表示﹐綜合所有用於武器配備的國防預算來看﹐未來美國不但會維持傳統的海上安全軍事力量﹐同時還會發展更具有攻擊性的軍事能力。
波拉克對於美國這麼做的原因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有一種理論是說﹐這麼做可以阻止並限制不同的國家﹐尤其是中國﹐以他們具有的能力來增加美國目標被攻擊的風險﹐因此美國必須保留一定的軍事能力和手段﹐來防止中國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行動自由。”
為避免美國重返亞洲引起疑慮﹐波拉克認為﹐美中兩國應該加強對彼此的意圖進行溝通﹐避免未來在亞洲形成軍備競爭的局面。
前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目前擔任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研究中心的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也在會中表示﹐美國重新平衡亞洲戰略並不是要圍堵中國﹐美國已經由許多方式和私下場合向中國表明﹐美國重返亞洲並非以中國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