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移民遭工資剝削美國夢碎

  • 希爾伯恩

八年以前﹐金太太從中國來到美國﹐目的是追尋她的美國夢。但是遇到喪盡天良的經商業主﹐她遭遇的是一場噩夢﹐正如許多亞裔移民所熟知的情況一樣。

金太太不願透露她的真實姓名。因為她還在一起法律訴訟案中。她到美國之後﹐在新澤西州伯根郡的一家韓國餐館中做包子和小菜﹐開始她在美國的新生活。

幾年之間﹐這項工作得心應手。工作是辛苦的﹐但是她得到應有的酬勞。

她回憶說﹕“工作開始時﹐店主答應每星期付我工資600美元。工作時數沒有提到。但是她並沒有說明我每天必須工作超過12小時。”

即使她每天工作長達17小時﹐當餐館生意開始下跌時﹐店主就開始延遲支付工資﹐甚至不付工資給員工。

金太太向這名原先的僱主追訴積欠四萬美元的最低工資和加班費﹐以及附加的違約賠償。

亞裔美國人法律辯護及教育基金的律師林雪莉說﹕“勞工及工資法涵蓋對象﹐包括每一名工人。移民問題不在其中。但是我們在亞裔美國人的社區裡﹐看不到這些保障。我們看見的﹐盡是些僱主強制他們從事工時極為冗長的工作﹐以及侵害他們權益的作為。”

**少數族裔移民易成欺壓目標**

林雪莉說﹐如果員工反抗的話﹐僱主通常會威脅要向移民局告發他們。

她說﹐亞裔移民勞工和他們命運類似的拉美裔﹐非洲裔以及高加索裔移民勞工一樣﹐很容易因為語言不通﹐害怕被遞解出境以及對自己的權益認知不夠等各種原因﹐而在工資上遭到剝削。

根據2008年一項對洛杉磯﹐芝加哥和紐約地區4,400名低工資勞工的調查﹐工資剝削的問題在美國已經猖獗到近乎流行病的水平。

在接受調查的勞工中﹐百分之70出生於國外。

這項由都市經濟發展中心﹐國家僱就業法律計劃以及洛杉磯加州大學勞工及僱主研究所聯合進行的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低工資勞工﹐在每星期工作計算上﹐經歷過至少一次有關工資的違法問題。

更進一步﹐有百分之26的工人獲得的工資﹐低於法定最低工資標準。百分之76的員工超時工作﹐沒有獲得法定的超時工資。百分之70的工人在輪值工作之外的時間工作後﹐得不到應付的工資。還有﹐百分之30的賺取小費的工人﹐沒有拿到應得的底薪。

金太太說﹐她拿不到收入﹐就被迫向朋友借錢維持生活﹐但無法支付賬單。

她說﹕“他們讓員工受苦。如果你無法經營生意也付不出工資﹐就不該做生意。不該如此佔工人的便宜。”

現在﹐她在另一家餐館工作﹐但是以前的僱主帶給她的經驗﹐讓她感到極度的心力交瘁。她說﹕“我晚上無法睡眠。這影響了我將來的就業﹐因為我精力不足了。我為了前一個僱主給我的遭遇﹐流了不少眼淚。”

**工資剝削外加騙取借款**

金太太的遭遇還不盡如此。她的老闆後來強迫員工借錢給她維持她的生意。林雪莉說﹐這又是另一類工資剝削。金太太照做了﹐她拿出了大約55,000美元。

她說﹐她的僱主以未到期的支票﹐作為償還的方式。然後﹐當支票到期了﹐僱主一再叫她不要存入銀行。最後她還是存了﹐結果遭到跳票。

她說﹕“我借錢給她時﹐我信任她。我以為她會和她的員工們分享生意上的成果。但是結果並非如此。我幫助她開設了第二家餐館。這個老闆變得非常貪婪。她向員工借錢﹐還延遲我們工資的支付。”

向員工借錢的剝削方式倒不多見。通常的剝削方式是不付工資﹐不付加班的規定酬勞﹐不付輪值時間以外的工作酬勞﹐以及支付工資低於法定的最低工資額。

金太太的丈夫和兒子都還在中國﹐已經八年未曾團聚了。她說﹐因為受到工資剝削之害﹐以及抗爭帶來的壓力﹐使她有時後悔來到美國。

她說﹕“我的丈夫為此說要跟我離婚。家人希望我離他們近一些。但是這件事對我太重要了。我不願意放棄。”

她的遭遇並不是僅有的案例。都市經濟發展中心的調查﹐亞裔移民和其他族裔相比﹐是最容易受到超時工作和輪值以外時段工作侵害的族群。

**社團起而協助美勞工部加強執法**

這項問題﹐引起了幾個團體的關注和協助﹐其中一個是以協助尼泊爾人為宗旨的組織“阿迪咯爾”﹐以及以保護中國移民不受剝削的“中國員工及勞工協會”。

林雪莉說﹐金太太這類案件是勞工法律執行和監督中的真空地帶。她說﹕“由於政府監控不到﹐就變成只有靠勞工們起而和惡意僱主們抗爭了。”

美國勞工部工資及工時管理處副處長南西‧萊平克說﹐她的部門增加了針對工時和工資問題的調查人員。

這些調查人員將加強最低工資﹐加班工資﹐工作紀錄﹐兒童勞工以及其它有關勞工法律的執行。

這項措施糾正了美國政府問責部門指出的一個趨勢。這個機構發現﹐儘管涉案的地點和勞工人數都在增加﹐ 但勞工部的工資及工時處的有關執法行動﹐從1998年的5萬1千643件﹐減少到2007年的2萬9千584件﹐原因是工資及工時處調查人員到2007年減少了百分之20﹐全國只有732人。

萊平克在互聯網上指出﹐自從2009年以後﹐工資及工時處增加了300名調查人員。2011年﹐他們總共協助27萬5千名勞工﹐索回2億2千480萬美元的工資。這是一項破紀錄的數字。增加的人力資源﹐再加上工資及工時處改變了工作優先等級﹐形成了更具策略性的工作方式﹐使照顧全美勞工的執法行動明顯改進。

她說﹐調查人員中﹐有六百多人除了英語﹐還能說另一種語言﹐包括西班牙語﹐中國廣東話﹐普通話﹐韓語﹐日語和越南語。

萊平克在互聯網中繼續寫道﹐有些調查人員精通數國語文。他們還有語言翻譯部門﹐能夠提供170種語言的翻譯服務。

**執法資源增強技術猶待改善**

林雪莉說﹐這些改進值得讚揚﹐但希望看見這些資源是如何分配使用的。她說﹕“處理工資索償的工作牽涉很廣﹐有些案件費時超過一年。電話查詢是可行的步驟﹐但是到了實地調查的緊要階段時﹐通常須要進行對僱主的訪談﹐而這名僱主可能只說一種語言﹐僱員們又可能說許多不同的語言。勞工部應該採取主動做法﹐明了他們的調查人員﹐在哪些社區須要使用哪些語言。”

對於和金太太一樣的工資剝削被害者來說﹐ 希望還是有的。有些案件還是有令人高興的收場。

去年12月﹐三名韓國廚師索回了四萬美元的積欠工資﹐其中一人曾經在亞裔美國人法律辯護及教育基金工作﹐他帶領他們採取行動﹐爭回了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