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爭端 年終回顧

  • 帕登

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地圖

2011年﹐南中國海石油儲藏量豐富的水域主權之爭﹐成為東南亞區域安全顧慮的首要問題。過去所發生的幾次衝突事件﹐增添了該海域的緊張情勢﹐也促成重要外交活動活躍﹐使美國重新承諾﹐增加在亞洲地區的軍事部署。

*越南 菲律賓 指責中國*

今年五月﹐越南官員在記者會中指責中國損壞他們的石油探勘船隻﹐說這是中國宣稱擁有南中國海全部主權行動的一部份。菲律賓也指責中國船隻一再侵入他們宣示擁有主權﹑海底石油豐富的水域。

2011年6月越南示威者抗議中國宣示南中國海主權

象徵性的反中示威開始出現。在河內﹐一小群示威者高呼反中口號。在菲律賓﹐國會議員們包括眾議員沃爾登‧貝羅﹐前往一個爭執海域的小島上抗議中國的領海主張。

貝羅說﹕“為了最終能公正﹑和平地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堅定地維護我們的主權。”

菲律賓眾議員貝洛(右三)與軍方高層官員2011年7月20日登上有主權爭議的中業島

對南中國海有主權糾紛的有六個國家。但是華盛頓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的分析人士葛來儀說﹐中國的挑釁行動以及不斷增強的軍力﹐已經讓這個地區所有的國家心生警惕﹐許多國家因而轉向美國求助。

*東盟峰會 列為首要議題*

葛來儀說﹕“中國的崛起帶來了不穩定的情勢。每個國家都需要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但是中國的影響力太大﹐因此就引起各國尋求平衡。”

東盟國家今年七月在巴厘島舉行的年度高峰會議中﹐將南中國海爭端列為首要議題。

擔任東盟主席的印尼外交部長納塔勒加瓦﹐致力於和中國研訂一項南中國海行為守則。他說﹕“至少在近幾個星期中﹐南中國海問題一直受到高度的關切和引發高度緊張的情勢。但是去年和今年之間的不同是﹐這些擔憂和關注可能正被導向解決問題的途徑上。”

經過幾番緊急磋商﹐似乎有了突破。堅持南中國海爭端必須分別以雙邊方式處理的中國﹐終於同意一項指引原則﹐這項原則將導向設立解決爭端的行為守則。

*指引原則 與中國達成共識*

東盟秘書長素林與中國外長楊潔篪2011年7月出席東盟會議

但是﹐菲律賓外交部長羅薩里奧說﹐雖然他支持這項協定﹐但他也懷疑這項協定能否解決所有問題。

他說﹕“你們現在和中國簽訂了協議。這項協議是行為守則。但是另一方面﹐中國會說﹐他們擁有一切。那麼你將如何指望一個說自己擁有一切的夥伴﹐和你做任何協商﹖”

北京的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說﹐東盟成功地讓各方的對立緩和了一些。

時殷弘說:“今年在印尼巴厘召開的東盟安全論壇﹐在會上﹐東盟成員國和中國都是本著協商態度﹐控制衝突的態度﹐緩解緊張的態度。”

*美國支持新協議*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也支持這項協議﹐但她重申美國的立場是希望各方遵循國際法和平解決爭端﹐並希望航行自由受到保護。

與此同時﹐美國增加了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影響力。在8月﹐美國海軍讓越南官員公開參觀在南中國海航行的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

在克林頓11月到東盟發起的東亞峰會途中﹐她在菲茨杰拉德號戰艦上和菲律賓外交部長會晤時﹐重申了美國對盟國菲律賓的支持。

克林頓說:“我們要確定﹐我們的集體防衛能力和通訊設備在運作和硬件方面都足以阻止挑釁。”

*美國加強亞太軍力*

美國航母華盛頓號2011年7月在越南對開海面

奧巴馬總統在出席東亞峰會的途中宣佈了一項和澳大利亞簽訂的協議﹐美國將在未來幾年派駐最多2500名美國士兵到澳大利亞。

雖然美國﹑中國和東盟成員國領導人在11月的東亞峰會上公開強調合作和友誼﹐但私下多數東南亞領導人反對中國的雙邊談判立場﹐支持用多邊力量建立統一的行為準則。

時殷弘教授說﹐是美國在這個地區的軍事參與讓東盟和北京唱起了反調。

時殷弘說:“過去沒有美國干預的時候﹐東南亞國家和中國一樣﹐說這是雙邊之間的事情。但現在美國干預﹐有一些東南亞國家就覺得他們得到了重大的國際幫助﹐這樣以來﹐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他們將爭端加劇。”

雖然就南中國海問題建立行為準則獲得了進展﹐但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分析人士葛來儀說﹐中國和東盟在達成實質協議上﹐包括違反行為準則會有甚麼後果等﹐仍遙遙無期。

*實質協議 遙遙無期*

葛來儀說:“行為準則裡還沒有包括由誰來裁判的內容。如果它不具備法律約束力﹐只是自發性質的﹐那麼我想結果將是非常不幸的。”

儘管會談一直在進行﹐葛來儀預期﹐即使美國增加在地區內的軍事影響力﹐中國和鄰國在南中國海的衝突還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