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球時報閹割拜登文章

  • 蕭雨

美國副總統拜登8月21日在四川大學演說

中國在引進外國的文藝作品時,時常會以“意識形態”為由對原作做一些刪節,而中國官媒在刊發一些外國媒體的文章時,也少不了做一些“編譯”處理。編譯二字來頭不小,文章中的一些關鍵信息就在這“編譯”的過程中悄沒聲息了。

美國副總統拜登為紐約時報撰寫的評論文章就在環球時報的“編譯”後成了被閹割的刪節版。

紐約時報9月7日刊發了美國副總統拜登的評論文章“中國的崛起不是我們的終結”。拜登回顧了他上個月的中國之行,談到了他親眼目睹的中國過去32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並反駁了一些人對於中國的興起會使美國走向末路的觀點。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第二天發表了這篇評論文章的譯文,不過譯文明顯經過精心處理。拜登的原文有16段,環球時報編譯後的文章只有12段。除去合併了兩個自然段外,有三個完整的段落被刪除,另外還有一些句子也被選擇性地遺漏。

*被刪節部分原文*

被中國媒體刪除的這三個段落分別是:

“和我會面的中國領導人清楚,中國必須從一個以出口、投資和重工業為依託的經濟轉變為一個靠消費和服務帶動的經濟,這包括重估人民幣幣值、提供公平進入中國市場的持續步驟。隨着美國人的儲蓄增加,而中國人的消費增加,這一轉變將會加速,將為我們提供機遇。”

“美國的優勢正是中國目前的劣勢。我在中國時曾說過,為了能向創新經濟轉型,中國必須開放它的體制,這不僅限於人權方面。基本權利是普世價值,中國人民渴望這樣的權利。自由可以釋放人們的全部潛能,沒有自由就會引發動盪。開放而自由的社會最能促進長期增長、穩定、繁榮和創新。 ”

“我們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我們需要確保任何想工作的美國人都能找到好工作;我們需要繼續吸引全世界的頂尖人才;我們必須繼續對我們實力的最根本的來源進行投資。這些來源是教育、基礎設施和創新。但是我們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我們採取大膽措施,美國沒有理由不會比以往更加強大。”


此外,拜登的評論文章中還有一些語句或許也因觸及了當局的敏感神經而沒能逃脫被刪除的命運。

例如,拜登寫道,中國引人矚目的興起還在持續引發辯論。他還提到,美國的優勢之一是法治保護私有財產,為投資提供可預見性、確保問責制度。拜登還明確表示,美國歡迎那些有技術、有雄心、有過更好生活願望的移民。

*金玉米:“編譯”之風由來已久*

中國媒體觀察人士、單位網創始人金玉米(Jeremy Goldkorn) 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媒體在編譯外媒文章時採取選擇性“編譯”由來已久。他說:“可能最早的一個例子是《參考消息》。(這家報紙)很早就開始把國外媒體的文章翻成中文,但是這個翻譯過程中,一般來說,對中國寫的不太好的東西都不會翻、不會登。這是一個很早就成風的習慣。”

金玉米說,儘管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媒體開放了許多,很多人也具備一定的外語程度,可以直接或“翻牆”去閱讀國外的報章,但是大多數的人還是不會花時間去這麼做。

在金玉米看來,中國的老百姓其實並不信任官媒,不管是中央電視台還是《參考消息》,反倒是中國的官員,盡信這些“刪節版”文章,聽不到批評聲音,無法了解外界的不同觀點。

*周兵: 文章被刪與特定時機有關*

香港城市大學新聞與傳播學教授周兵說,媒體在構建人們的認識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兵說:“傳媒環境和傳媒所提供的信息構成大家的一個信息源。這個信息源如果總是出現扭曲或不準確的話,大家對別人的評價和對自己的看法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陌生的事情和陌生的人說的話,因為前後的邏輯無法根據以往的經驗和知識來判斷,這個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錯誤的理解和錯誤的判斷。”

周兵認為,拜登文章被刪節的部分並沒有涉及特別敏感的話題,也沒有使用格外激烈的言辭。他說,這篇文章之所以依然被斷章取義,可能是因為文章發表的時機正值中國政府換屆。周兵說,當局為了求穩而收緊言論,對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規定了統一口徑,對中國體制的批評意見和對領導人的評價等敏感話題都採取了“少登為妙”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