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會繼續與中國政府對峙

  • 吳心欣

便衣警察今年4月拍攝拘捕北京守望教會成員的現場 (資料照片)

4個月來﹐北京非官方教會守望教會繼續和中國政府對峙。觀察人士表示﹐中國殭化的宗教政策已經不適應當代社會的需求。

守望教會自今年4月10號失去室內敬拜場所以來﹐連續十多個星期試圖在戶外集會而導致教友不斷被拘留扣押﹐而教會領導人則處於24小時的軟禁下。中國官方媒體指責守望教會試圖把自己政治化。4月﹐《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守望教會用“宗教自由”打擦邊球,試圖通過對抗實現自己的要求。

*統治者擔心宗教影響力*

長期研究中國宗教的美國漢諾威學院歷史系教授連曦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中國對宗教的控制早在北魏時就開始了﹐不過﹐歷代統治當局擔心的不是宗教的內容﹐而是宗教的影響力。他說﹕“政府擔心的當然是宗教的組織和人員﹐就是廣大群眾的力量﹐宗教具備這樣的能量﹔而且基督教組織非常有效﹑靈活﹐政府會把它看作是導致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連曦表示﹐守望教會和政府的這種對峙局面在短期內不會結束﹐因為宗教必須納入統治當局所能控制的範圍內﹐這個傳統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很難想象政府會因為守望教會而馬上改變其宗教思維和宗教政策﹔更何況中國宗教種類眾多﹐一旦政府對守望教會開了綠燈﹐如果新疆的穆斯林也向政府提出類似的訴求﹐政府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

*宗教政策幾十不變*

觀察人士提出﹐中國的宗教政策幾十年來沒有改變﹐在處理諸如最近20年來越發興盛的非官方教會等問題時採取一刀切﹑而非靈活處理的方式。

美國的基督教人權組織“對華援助協會”創辦人傅希秋牧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說﹕“我覺得中國政府的做法還是沿用了50年代舊的宗教管理的思路和方式,採取的還是國家壟斷宗教一切事務,包括竟然提出來要守望把主任牧師和教會管理委員會的成員解散,然後由政府來接收,這樣才允許他們回到室內聚會。”

傅希秋牧師指出﹐守望的信徒們﹐包括金天明牧師﹐決心很大,從他們第一天走向戶外崇拜時就準備好行囊,隨時準備入獄。傅希秋認為﹐中國的信徒不會因為中國政府的抓捕﹑打壓或酷刑所嚇倒,他們只能是力量越來越壯大,信仰越來越成熟。

*守望信徒決心很大*

美國漢諾威學院的連曦教授表示﹐其實中國政府已經對解決守望事件的方案瞭然於心。他說﹕“如果守望教會能夠化整為零﹐不以大規模方式出現﹐也許政府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明知道這是非法的﹐但只要它沒有影響太大﹐規模不太大﹐就只好認了。”

連曦教授回顧了過去幾年中國政府處理城市大型獨立教會的案例﹐認為守望教會的前景並不很樂觀。他說﹕“比如2009年上海的萬邦教會﹐當時可能有1千人的教徒﹐後來很多人頂不住壓力﹐就離開了。”

杭州作家昝愛宗從基督徒的角度出發﹐提出守望應該加強和政府官員之間的交流﹐比如說邀請有關政府官員進教堂來聽一次講道﹐見證一次敬拜活動﹐讓官員們知道基督徒是和平的信徒﹐沒有任何違背法規的地方。

昝愛宗說﹕“政府主要還是擔心信徒要進行政治上的活動,官員認為這是不穩定的因素。如果讓他們打消了這種思維,信徒不是來破坏穩定的,而是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諧,這個問題就好解決了。”

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每個採訪對象都不約而同提到中國政府的“三自”宗教政策。他們認為﹐要求非官方教會必須要加入政府承認的“三自愛國會”(“自治、自養、自傳”),這挑戰着包括守望在內的很多非官方教會的底線﹐因為他們不想成為政府的一部分﹐也不想成為黨的宗教事務的一部分﹐他們想要的就是一個合法民間組織的名份。

中國宗教問題專家﹑美國普度大學的楊鳳崗教授在其一篇關於守望教會事件與中國政教關係的文章最後指出﹐中國政府應該允許在“三自”之外登記而成為公開的教會﹐只有這樣,才能開創新局面,建立新秩序,更好地構建一個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