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 台灣民主量充沛質待努力

  • 張永泰 台北

馬英九接見外賓的台灣總統府

台灣總統馬英九接見外賓時表示﹐台灣的民主制度在量方面似乎相當充沛﹐可是在質方面則仍然有待努力。

台灣總統馬英九接見建國一百年民主論壇[中華民國再創奇蹟]國際研討會與會外賓時表示﹐過去10多年來台灣政黨輪替已經2次﹐人民開始逐漸享受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民主政治﹐同時也對海峽對岸及其他華人社會產生相當的影響。

*反應民意貫徹法治*

馬英九指出﹐台灣在制度上或形式上已經完成民主要求﹐但是畢竟還是非常年輕的民主國家﹐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馬英九認為﹐台灣民主制度在量方面似乎相當充沛﹐可是在質方面有待努力的地方還不算太少。

他說﹕“我們還是應該以非常謙卑的心情推動民主政治﹐讓它更能反應人民要求﹐同時更能貫徹法治的落實。”

*操縱民意流於民粹*

長期關注台灣民主發展的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陳一新表示﹐台灣的選舉不少﹐從中央到地方都有﹐民眾可以享有充份的投票權﹐但是﹐有些候選人刻意的操縱民意﹐讓選舉結果流於民粹﹐是很可惜的現象。

他說﹕“我們的民眾﹐尤其在選舉期間﹐藍綠對立激烈﹐這也顯示我們民主還不夠成熟﹐對立起來﹐甚至出現槍彈等﹐都會造成民主的失格。”

陳一新教授還指出﹐台灣的一些政治人物知法犯法﹐造成上樑不正下樑歪﹐對台灣的民主發展傷害很大。

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接見外賓時還談到﹐孫中山當年成立興中會﹐誓辭當中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就是民主革命﹐而創立合眾政府﹐意思是走向民主共和國﹐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屬於石破天驚的事。

馬英九指出﹐民主的發展起初並不快速﹐一直到1947年制定憲法﹐才建立民主制度﹐但是因為內戰的緣故﹐許多民主條文遭到凍結﹐隨著戒嚴持續了38年。

*肯定釋放艾未未*

馬英九說﹐1950年韓戰爆發之後﹐台灣在風在雨飄搖之際推動地方自治﹐選出第一位民選地方首長和縣市議會﹐這又是石破天驚的發展。

馬英九表示﹐直到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台灣才回到當初制憲的民主形式﹐1996年直接民選總統﹐完成民主化的過程。

此外﹐針對中國大陸釋放了藝術家艾未未﹐台灣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指出﹐馬英九總統對此表示肯定﹐也呼籲北京當局釋放其他拘禁中的異議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