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天安門事件大事記

六四清晨王維林長安街勇擋解放軍坦克

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有很多人依然記憶猶新﹐不過也有不少年青人未必清楚。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主張改革開放的前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臟病逝世。天安門廣場內出現了大量由學生和工人自發性獻送的哀悼花圈。

四月十九日﹐學生在新華門外示威,遭軍警使用武力驅散。學生轉而聚集到天安門。各大學都有隊伍加入。廣場的學生人數增至十萬人。

四月二十日凌晨﹐新華門再有軍警與學生民眾衝突。

*哀悼胡耀邦 軍警與學生工人衝突*

四月二十二日﹐中國官方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為胡耀邦舉行追悼會。二十萬大學生不顧政府封閉廣場的決定,遊行進入天安門廣場,在人民大會堂外及中南海前靜坐示威。

在追悼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致哀悼詞。趙紫陽在悼詞裡讚揚胡耀邦尊重知識和人才﹐實事求是﹐對改革開放作出重大貢獻。

追悼會開始後,在人民大會堂東側靜坐的學生派出三名代表跪在大會堂前的石階,頭頂著請願書,要求見李鵬,但李鵬並沒有露面。學生號召北京三十五所高等院校宣佈無限期罷課。

上海《世界經濟導報》週刊因刊載一篇有關悼念胡耀邦的文章,未獲准發行。事後﹐總編輯欽本立被當時的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革職。

四月二十四日,北京三十五所大學全面罷課,上海、 長沙、西安、南京等各大城市亦紛紛響應。

*官方定性為動亂*

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聲稱這次學生運動是"有計劃和有預謀的動亂"。

次日﹐二十萬名學生不理會官方的威脅,上街遊行,沿途衝破了多道軍警封鎖線,受到百萬群眾支持。

四月二十八日,北京市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成立,提出"與政府直接對話"等七項要求。

五月四日,十多萬名學生藉著"五四運動七十周年"紀念日﹐遊行至天安門。數百名北京新聞工作者加入。

聲援遊行口號是﹕要求新聞自由﹑打擊貪污﹑嚴懲官倒﹑繼續進行改革開放。

1989年5月成千上萬中國民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集會抗議

*學生提出七項要求*

學生對政府提出了七項要求。包括: 公正評價胡耀邦的政績﹔徹底否定“清除精神污染與反自由化”﹔要求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其子女向全國人民公佈財產狀況﹔開放報禁﹔提高知識分子待遇﹔取消限制示威遊行﹔對學運作出準確的報導。

同一天﹐趙紫陽在訪問北韓之後會見在北京開會的亞洲銀行各國代表,提出在民主和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學潮問題。

示威學生感到遊行及罷課無效,趁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期間﹐將行動昇級。

*天安門絕食行動*

五月十三日下午四時起,學生領袖王丹帶領在天安門廣場絕食請願。開始絕食時,有二千多名學生參加, 其後陸續有學生市民加入。由於廣場上的氣溫很熱﹐很多絕食學生暈倒。在廣場附近經常聽到救傷車的警號聲。

五月十五日﹐蘇聯總統兼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抵達北京訪問。原定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歡迎儀式臨時改在機場舉行。 趙紫陽在戈爾巴喬夫訪問期間向他透露﹐中共黨內重大事情需要由鄧小平拍板。

天安門廣場上絕食學生增加至三千人﹐學生運動蔓延至十多個省會﹐北京市民繼續遊行聲援學生。

五月十八日,李鵬與絕食學生代表進行為時五十分鐘座談。在會上﹐李鵬與吾爾開希在會面時針鋒相對。

*趙紫陽慰問絕食學生*

在五月十九日凌晨﹐也是學生絕食第七天,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慰問絕食學生。

趙紫陽含淚對學生說他來得太遲﹐要求學生停止絕食。學生在當晚結束絕食,改以靜坐形式請願。當時趙紫陽已經失勢。這是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在五月二十日﹐李鵬宣稱北京已經陷入無政府狀態。他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並且宣佈﹐當日上午十點在北京部分地區戒嚴﹐並實行新聞封鎖。示威學生非常不滿﹐高呼“李鵬下台”﹐並且即時宣佈廣場二十萬人大絕食抗議。

*學生市民擋軍車*

中國中央電視台播放了有關戒嚴的消息。當晚﹐戒嚴的軍隊分批開入北京,但遭學生市民堵截﹐導致戒嚴令無法執行。

軍人面對哀求的百姓及哭訴的學生,沒有強制行動,只是原地待命。北京市政府宣佈禁止遊行和中外記者採訪。北京市民和學生日夜攔截軍車。軍隊於五月二十三日後撤。
這時﹐示威學生對於是否撤離廣場出現意見分歧。 贊成撤離的學生認為﹐學運不可以拖得太長﹐應該轉換成其他深化的形式。 但是反對者則認為﹐撤離等於沒有結果,而且容易被當局進行秋後算賬。學生經過表決後,堅持繼續靜坐。這些學生絕大多數是從外地前來支援的學生。

在五月二十九日晚上﹐中央美術學院等六所院校學生趕製成一座“民主女神像”,豎立在天安門廣場。

六月二日、三日,軍隊分批秘密進城,包圍廣場一帶。

六月三日早上,開路的越野車以及後來運載軍械的旅遊巴士被民眾發現,軍備被沒收。

下午,當局為奪回旅遊巴士上的槍械﹐北京武警和戒嚴部隊在六部口新華門和人民大會堂西側,首次使用武力對付學生、工人和市民。近百名市民受傷。

六四死難者

*當局下令開槍鎮壓*

晚上十時起,﹐戒嚴部隊不顧民眾攔阻,派裝甲車掃除路障,強行開入天安門廣場。六四事件的槍聲由這一刻開始。

一夜之間的實彈鎮壓﹐死傷數字巨大﹐至今仍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