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官方外文雜誌慶生日

  • 申華

台灣官方英文月刊《台灣評論》和《台灣光華雜誌》迎來創刊紀念日。考慮到許多國際讀者的需求等因素﹐兩份雜誌繼續印制精美平面版﹐同時探索新媒體之路。

台灣行政院新聞局的英文刊物《台灣評論》(Taiwan Review)和《台灣光華雜誌》(Taiwan Panorama)﹐4月1號慶祝創刊60週年和35週年。行政院新聞局為此舉行聯合紀念活動﹐包括副總統蕭萬長在內的大批中外嘉賓濟濟一堂﹐回顧和展望了台灣官方對外刊物所走過的不平凡歷程。

*“文字尖兵”*

《台灣評論》月刊是台灣歷史最長的英文官方刊物﹐前身為《自由中國評論》(Free China Review)﹔《台灣光華雜誌》以報道台灣本土情況﹐關注全球華人動態為主﹐這是一份中英和中日雙語刊物。兩份刊物是台灣政府的“對外文宣窗口”﹐被稱為塑造台灣國際形象的“文字尖兵”。

*避免死板*

雖為政府刊物﹐兩家雜誌力圖避免死板宣傳面孔。高志仁是刊物外文編譯﹐他對美國之音說﹕“我們的雜誌是比較綜合的刊物﹐像是一扇了解台灣的窗口﹐刊物比較偏重綜合性和學術性﹐同時也常常講政府的政策﹐介紹主要的施政方向﹐台灣各種社會現象﹐以及台灣的文化和歷史發展。”

*改革創新*

《台灣評論》經歷了台灣在國際政治風雲中的跌宕起伏。該雜誌4月1號的社論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台灣失去聯合國席位的巨大災難﹐加速了台灣社會變革的步伐﹐雜誌順應時局變化﹐積極向國際社會報道了那段時期鼓舞台灣社會士氣的十大基礎建設工程﹐為新時期的台灣歷史留下寶貴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新聞局慶祝會現場展出的實物和圖片﹐回顧了雜誌報道台灣以及全球華人社會重大歷史事件的情況。台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負責人聚首﹐北京天安門廣場八.九年“六.四”示威等重大新聞都曾上過期刊封面。

*面對新媒*

陳天爵是《台灣評論》現任社長﹐談到雜誌目前面臨新媒體的挑戰時﹐他對美國之音說﹕"平面媒體未來的趨向﹐將是逐漸和慢慢地被新媒體取代。但是我們新聞局的《Taiwan Review》(台灣評論)和《台灣光華雜誌》有點比較特殊﹐因為這兩份雜誌發行全世界。我們曾經想對很多媒體和讀者說﹐將來不郵寄(雜誌)了﹐計劃慢慢走向電子化﹐結果很多讀者表示反對。”

*心有受眾*

陳天爵社長說﹐許多讀者對傳統平面印刷品的油墨香和觸摸感﹐情有獨鐘﹕“他們喜歡摸到紙質的感覺。歐洲的很多讀者就是這樣奇特﹐他們喜歡用手去摸雜誌的那種感覺﹐中南美的讀者也喜歡用手去摸。因此我們現在唯一的辦法是雙管齊下。”

面對讀者減少的壓力﹐當下眾多平面媒體紛紛倒向電子版發行﹐嘗試簡約閱讀以及新傳媒方式﹐不過台灣新聞局的《台灣評論》和《光華雜誌》沒有放棄傳統印刷和發行方式。有來賓對記者表示﹐融入新媒體潮流的同時﹐這兩份雜誌依然保留了原有形態﹐說今天是雜誌的創刊生日﹐名符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