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洩漏出來的放射性物質繼續擴散到周邊國家和地區,污染區域進一步擴大。研究幅射問題的專家在表示這些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同時,也呼籲政府和民眾加強對有關核危險的應急准備。
*放射性物質向亞太地區國家擴散*
根據中國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發佈的最新數據,環保部門在中國北至黑龍江、南到廣西、西到甘肅和青海的25個省區市的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來的極微量放射性核素碘-131。另外在山東、浙江、安徽和廣東省監測到了極微量的放射性核素銫-137和銫-134。
銫-137是核彈與核反應堆內核裂變的副產品之一,會釋放出伽瑪射線。它的半率期,即放射性強度降至初始時一半的時間,長達30年。這種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後會聚集在肌肉組織,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與此同時,香港天文台自上星期六首次在香港的空氣中檢測出放射性碘-131以來,連續第四天在空氣中檢測到這種放射性物質,而且濃度越來越高。
韓國、菲律賓和越南政府也報告說,來自福島核電站的幅射塵也飄到他們那裡。極微量的放射性物質甚至擴散到美國,導致位於內陸地區的俄亥俄州的雨水受到污染。
不過,這些國家的政府都呼籲民眾保持鎮靜並且表示,放射性物質的含量極其微弱,不會對公眾的健康造成影響。
*專家:對人體健康影響小*
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研究核幅射的專家胡仲豪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目前監測到的核放射性物質的含量微乎其微,與我們日常所受到的幅射相比,它造成的影響非常小。
他說:“這個數量很小,很小到微貝克,0點000,很多零,比正常的水平低太多了,可能是一百萬,一千萬倍。我看到有些報道把它比做是幾百年才照一次x光。”
不過,長期關注核能安全問題的香港前立法會議員馮智活則對核幅射造成的污染表示擔憂。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儘管放射性物質是很小量的,但是它會持續很長的時間。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馮智活表示,福島核電站的核危機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問題,因此他呼籲成立一個國際核事故應急小組,加強國際社會在應對核事故方面的合作。
目前,這個核危機還遠沒有過去。香港理工大學的胡仲豪教授表示,核危機能否得到控制,關鍵的是要看是否能夠找到一個比較長遠的辦法來冷卻核燃料。
他說:“擔心的還是那些廢料。這些廢料的冷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跟反應堆裏的燃料沒有太多區別。一旦乾水的話,後果可以是非常嚴重的。”
有關專家表示,通過修復水泵冷卻燃料使福島核電站的6個反應堆得到控制的工作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在情況穩定下來之後進行的清理工作可能會耗費數年的時間。
日本福島核電站危機是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這次核危機震驚了全世界,也再次引發了有關核能安全的激烈辯論。
*專家呼籲檢討核事故應急計劃*
鑒於國際原子能機構日前在距離福島核電站40公里的一個村莊的土壤裏檢測到放射性碘-131以及半率期長達30年的銫-137,胡仲豪教授認為,這表明日本政府將疏散範圍定在20公里不足以保障民眾的安全,也說明全球擁有核電站的國家有必要重新審視過去制定的核事故應急計劃。他說,香港政府尤其應該全面檢討核應變計劃,因為中國廣東省境內的大亞灣核電站距離香港的東平州不足20公里,距离香港本島也只有50公里。
胡仲豪教授表示,香港政府除了重新評估疏散規模擴大後所牽涉的資源和人員的配置以外,還需要加強對民眾有關核風險方面的知識普及。他說,恐慌往往是因為無知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