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放寬中國大陸投資台灣高科技公司的管制。從政治層面看﹐這被視為是兩岸關係迅速緩和的又一跡象。從技術層面看﹐這被視為是一項雙贏的決策。
*行政院已批准*
中國大陸企業將很快可以到台灣投資包括液晶面板和半導體廠等高科技企業﹐但是持股上限不得超過10%。另外﹐大陸公司只能跟台灣企業合資﹐設立子公司﹐不能設立新公司﹐陸資最高持股不得超過49%。
台灣經濟部次長林忠聖星期日被媒體引述說﹐台灣行政院已經批准了放寬限制陸資的提案﹐具體內容將在未來幾天公佈。
*政治緩和跡象*
台灣政府第二波放寬陸資投資﹐特別是放寬陸資對台灣經濟至關重要的高科技產業的投資﹐這一行動被評論為是兩岸關係迅速緩和的又一跡象。
台灣《尖端科技》雜誌主編畢雲庭說﹐這是兩岸在2010年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邁出的一個具體步驟。他認為﹐台灣在對大陸做出善意回應的同時﹐也為台灣工商界開拓了大陸市場。
*即得外資﹐又獲市場*
畢雲庭解釋說﹐兩岸企業將對高科技領域投入高額資金進行共同研發﹐這勢必使得兩岸企業為收回成本而分享市場﹕“對工商界來講﹐讓大陸的資金進來﹐這對(產品)將來再回銷回大陸﹐不管是面板或是電路﹐對台灣的生產廠商來說是一個間接的市場保護。”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認為﹐台灣政府放寬對大陸投資的限制﹐可以帶動世界其他國際看到台灣經濟的潛能﹐吸引更多的歐美國家前來台灣投資。
嚴震生教授將台灣政府的這項決定稱做是“拋磚引玉”﹐但對能否為台灣引來更多外資﹐他表示還需進一步觀察﹕“過去因為兩岸關係不好﹐所以外資也不來台灣投資。如果我們用中資來吸引其他外資投資的話﹐這也不失為一步棋﹐但這會不會是一步險着﹐就很難講了。”
*高技術泄密風險*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被視為是關係到台灣國家安全的領域﹐是否向大陸開放在台灣一場存在爭議。
《尖端科技》雜誌主編畢雲庭認為﹐讓陸資進入台灣高科技企業確實存在風險﹐台灣高科技有可能泄密。
不過他說﹐任何合作都會存在技術流失泄密的風險﹐這只能依靠法律加以制約和防範﹕“如果說我的特殊的材料﹑特殊的科技﹑ 工藝工序讓我的分享的股東都知道了﹐他會不會有一天把我的技術都學到了﹐他又自己搞一家呢﹖這當然必須要靠法律文件來雙方鎖定。”
台灣總統馬英九2008年上臺以後兩岸關係出現改善。台灣2009年首次部分解除幾十年來實行的大陸資金流入台灣的禁令。但是兩岸經貿投資單向不對稱的問題卻一直存在。
據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發佈的數字﹐到去年12月份﹐大陸對台灣的投資只有1億3千100多萬美元﹐但從1991年台灣開放對大陸投資以來﹐台灣對大陸的投資額估計已經有15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