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緬甸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有上升趨勢

緬甸地理位置圖。

專家表示,最近在緬甸的一座中國領事館遇襲事件反映出該國日益增長的反對中國的情緒,這種情緒源於北京對執政軍政府的支持。

10月18日,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中國領事館遭到小型爆炸裝置的攻擊。報道稱有建築受損,但沒有人員傷亡。

這是自1967年仰光發生反對中國的騷亂以來,緬甸首次發生針對中國外交設施的攻擊。

緬甸軍方在給記者的聲明中表示,爆炸損壞了兩層建築的屋頂磚瓦,並表示正在尋找並逮捕對事件負有責任的「恐怖分子」。

兩個星期過去了,尚未有人被逮捕,也沒有任何組織聲稱對此負責,但專家表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仍然存在。

美國和平研究所的訪問高級專家、華盛頓威爾遜中心的全球研究員耶苗亨(Ye Myo Hein)表示,自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奪取政權以來,對中國的強烈反感情緒一直在滋長。

他告訴美國之音(VOA):“政變後,公眾認為中國支持軍政府,導致民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中情緒。”

自從敏昂來(Min Aung Hlaing)及其領導的軍隊推翻民主選舉產生的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政府以來,緬甸一直處於混亂之中。被推翻政府的支持者與各民族武裝聯手反恐抗軍政府的統治。

中國曾經一度與軍政府保持距離,但最近又恢復了支持。耶苗亨表示隨著中國再次表態支持軍政府,反對中國的情緒開始再次上升。

他說:“很難確定是誰對中國領事館的襲擊負責,但如果中國繼續支持軍政府,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強烈的公眾敵意。”

軍方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製裁和譴責,但仍得到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的某些支持。

在緬甸問題上有超過20年研究經驗的獨立分析師大衛·斯科特·馬修森(David Scott Mathieson)告訴美國之音:「無論是誰策劃了領事館爆炸事件,這表明反對中國的怒氣的多個方面,包括對支持軍政權的憤怒以及對中國被認為支持果敢族佔領臘戍的憤怒,”

果敢位於緬甸北部的撣邦,與中國接壤,90%的居民為華裔,是兩國間重要的貿易通道。

在過去一年裡,三個支持民主的民族團體從緬甸軍方手中奪走了臘戍。北京在1月促成了這幾個團體與軍政府之間的停火協議,但該協議並未持久。

中國確實成功促使這些民族團體協助打擊在撣邦北部針對中國公民的網路詐騙集團。

如今,中國似乎同時支持衝突的雙方。但隨著反政府武裝在過去一年佔領更多領土,北京對軍政府迅速惡化的局勢表示關切。

7月底,民族團體奪回了東北部城鎮臘戍,中國外長王毅在內比都會晤了緬甸軍方領導人敏昂來。

根據路透社(Reuters)報道,中國最近也關閉了由緬甸反政府控制的邊境地區和關鍵貿易通道。

一位居住在緬甸的中國公民告訴美國之音,他認為領事館的攻擊並不是恐怖事件,而是對中國的不滿表達。

他補充說自政變以來,緬甸各地發生了針對中國政府的抗議。 2021年3月,在大規模抗議政變期間,緬甸的幾家華人工廠被焚燒和摧毀。

馬修森這週告訴美國之音。 “中國必須非常認真地對待這種日益上升的公眾憤怒,因為它可能會在城市地區以及針對中國公民和經濟資產的暴力事件中升級,也可能會影響緬甸華人社區。”

“北京是否真正考慮過所有這些困境?或者,它對國家管理委員會(SAC)玩世不恭和傲慢的支持表明中國領導層並不在乎後果?”

國家行政委員會是指緬甸軍政府。

在過去的30年裡,北京向緬甸軍方提供了大量武器。這些武器被軍方用於鎮壓反對其統治的力量,據權利組織稱,已造成近6000人喪生。

中國也是緬甸最大的貿易夥伴,已在該國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投資數十億美元。

耶苗亨表示:“由於軍政府受到廣泛厭惡,北京對他們的支持幾乎肯定會加劇反中情緒。”

儘管如此,兩國政權之間的外交仍在繼續,緬甸軍政府首領敏昂來預計將在11月回訪中國。

(美國之音記者凱瑟琳·邁克爾森對本文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