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共二十大結束後,中國官媒人民日報與央視等官方微博陸續推出“二十大報告雙語熱詞”、“貫徹二十大精神有16 個字很重要”等話題,帶動近億次的閱覽量。分析人士表示,在中共試圖弱化英語教育的情況下,“二十大報告雙語熱詞”不是為了增加國人的英語程度,而是通過“懶人包”的方式對內讓國人更方便學習習近平思想,對外通過翻譯定型化輸出中共定義的詞彙,讓更多英語世界的人了解習近平的“中國夢”。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在10月26日發布了“收藏!二十大報告雙語熱詞”,羅列了包括中國式現代化:Chinese modernization;新征程:new journey;人民就是江山:the people are the country;全過程人民民主: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共同富裕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打虎、拍蠅、獵狐: take out tigers、swat flies、 fun down foxes 等一共40個中英雙語詞彙,被中國各家媒體大量轉載。
該話題推出後,立即登上微博熱搜,一天之內就累積超過八千萬次的閱覽量。微博數據顯示,至10月28日傍晚已有將近一億次的閱覽數。
分析人士表示,自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去年七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之後,受創最深的就是英文補習班,以致許多英文補習班接連倒閉、破產;今年3月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5次會議上,也有人大代表提出降低英語教學比重,增加中國文化傳統內容,以增強文化自信。在更早之前,中國教育部門就已禁止小學和初中使用境外教材,此外也有關於高考是否取消英語科考試的討論。
分析人士說,這是因為中共擔心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了解西方世界並進而接受西方文化,或者有些留學生回國以後,將西方的價值觀帶回影響到中國本地人,中國政府把英語視為一種“境外勢力”,所以想方設法讓人民盡量減少接觸英語與西方文化。
語言是一種工具
但“二十大報告雙語熱詞”是中國政府主動使用中英文雙語來宣傳,看起來似乎有所矛盾,但其實不然。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語言對中共來講是一個工具,為了達到大內宣與大外宣的效果“為我所用”而已。對內而言,人民不懂英文沒關係,重點是學會了習近平思想,並“附帶”學會了“新征程”的英文叫new journey。
桑普說:“這個方式是要把那些二十大報告裡面,習近平用過的字來當作一個膜拜的模式來看待。學完這些詞其實英文也不會,重點還是說你對那些地方能夠學會中文是優於英文的,英文是一個次等的語言,是做宣傳的時候要用的。”
桑普表示,在大外宣方面,這個做法等於是把一些特定詞彙的外文翻譯定型化,導引其他國外媒體在翻譯這些詞彙時,有一個標準的英文翻譯,形塑中共想要輸出的詞彙與定義。
他舉“新征程”為例,指出中共官方雖然譯為new journey,但這個翻譯跟“新旅程”的翻譯其實沒有差別,“徵”字的意義並沒有真正翻譯出來,所以外宣看到的是親民的“新旅程”,內宣則是有一種鬥爭之感的“新征程”,可見中共的翻譯是中文一套、英文一套,這也是中共宣傳策略的一部分。
對內對外宣傳習思想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當中國要對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時,自然要使用英文傳播,他說:“最主要它是要把整個所謂的中國夢或者二十大的主軸讓外國人更了解,所以它會用很多英文來對全世界說明。”
分析人士說,二十大雙語熱詞比較是著重在對外宣傳,對內則是透過類似“懶人包”的方式強調一些詞彙,無非是在塑造習近平思想所謂“高大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內容。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系主任洪敬富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在二十大期間,人民日報其實也發布了名為“CPC”的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宣傳片,並且是透過油管(YouTube)平台播放。眾所周知,中國公眾想要看油管頻道必須“翻牆”,因此這部影片主要是向外國人宣傳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已經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即將要在習近平的繼續領導之下,取得更偉大、更光榮、更正確的“偉光正”成就,這跟二十大雙語熱詞的外宣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形塑習近平“高大上”的思想。
至於近億次的點閱率,洪敬富認為意義不大,因為極可能是共產黨組織度動員的結果,也不排除灌水。他說:“我覺得這種閱讀量、點擊率不能夠代表說全民全黨擁戴二十大報告的這些熱詞,其實更重要只是說,黨的宣傳機器在二十大之後已經全面啟動。”
就在“二十大報告雙語熱詞”獲得廣泛轉載後的的隔一天,人民日報再度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9個高頻詞看二十大報告”,導語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全文發布,“人民”、“發展”、“新”等詞被反覆提及。9個高頻詞,帶你學習。“微博數據顯示,該話題到10月28日傍晚也有7600萬次的閱覽量。
賴祥蔚說,中國共產黨對於用字遣詞非常講究,因此“人民”、“發展”、“新”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二十大想要傳達的一種精神。
宣傳表忠?
分析人士說,這9個高頻詞是經由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機關所發出,本身就具有傳達黨意的任務。每個朝代都有代表該朝代的術語,上述詞語乃是經過黨機器精心挑選出來、用以代表習近平新時代的術語,不僅反映了共產黨文化與宣傳的本質,當然也包括“表忠”的意味在裡面。
在中共二十大一中全會選舉習近平連任中共總書記後,新任的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李書磊10月26日在二十大後的首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中表示:“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抓好抓實大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
中宣部緊接著在10月28日召開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電視電話會議”。據新華社報導,李書磊在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戰線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首要政治任務,並積極主動進行對外宣介,“有聲有色做好宣傳報導”。
桑普說:“他(李書磊)要用這個新術語來表達出他跟王滬寧(十九大後執掌中共宣傳系統)、黃坤明(前中宣部長)還有他,還是一系地(係出同門)為中共繼續創造新的詞語。與其說用這個詞語來說服人,不如說用這個詞語來去麻痺人心,這比較實在。”
洪敬富認為,黨機器挑選的詞彙讓人民以為二十大報告談的都是為人民、求發展、打造習近平第三任的新氣象,反而忽略掉習近平發表的二十大報告裡,談得更多的是安全與鬥爭的意義,也忽略了中共日前公佈的新黨章裡,習近平出現的次數躍升至跟鄧小平一樣的12次,僅次於毛澤東的13次,而與此同時,江澤民跟胡錦濤只出現過1次的意義。
洪敬富說:“中國共產黨需要形塑所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光榮、正確,所謂的這個'偉光正',可是究其本質,它其實是一種'假大空'(假話、大話、空話)。”
他表示,中國在動態清零政策以及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各種貿易制裁下,中國在國際交流活動上與世界有相當程度的“脫鉤”,這令中國政府十分不安,很擔心它的人民不站在它那一邊,所以透過黨機器不斷宣傳強調“人民”,也強調習近平提及的“人民就是江山”,以便更好地把習近平思想入腦入心。
“楓橋經驗”捲土重來?
另一個近日在微博也有近億次閱覽量的標籤是央視發起的“貫徹二十大精神有16個字很重要”,這16個字是走進基層、走進群眾、聯繫實際、務求實效。
桑普表示,這16個字可能意味著1960年代的“楓橋經驗”將捲土重來,意指發動群眾在地方就地鬥爭、就地解決,矛盾不上交。他認為,習近平有一個傾向,就是試圖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鄧小平時代的術語往前推,也就是習近平不但要成為一個中共的獨裁者,同時也想成為一個推動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到中級階段到高級階段、最後邁向共產主義的推動者,因此習的獨裁專政與意識形態力量將會不斷加強,“而且加強速率可能超乎外界想像。”
分析人士說,客觀來講,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整體經濟突飛猛進,國內民族自信心普遍提升,中共“說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在國內獲得一定成效;但西方主流媒體畢竟不是掌握在中國共產黨手裡,所以要對國際講好中國故事仍存在一定的難度。
洪敬富表示,尤其,中國獨裁政體的本質跟很多西方民主社會所強調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權完全背道而馳,看看最近中國前領導人胡錦濤在二十大被架離的插曲,都在提醒著國際社會,中共領導下的社會只會有越來越多的黨性,越來越少的人性,中國將越來越難取得國際社會的信任與友好。因此,不論中共用什麼技巧去做大外宣,用油管也好,用微博等社交媒體也好,都很難改變共產黨獨裁的本質,自然也無法達到預期的外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