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疫封控鬆綁一週後 疫情飆漲令人忐忑不安焦慮不已 

  • 美國之音

一名女子走過北京街頭一幅抗疫宣傳畫。(2022年12月11日)

中國政府在無預警、無準備和無計劃的情況下突然對極端防疫封控措施鬆綁已經過去一週,但是部分民眾對期盼已久的解封的歡呼與喝彩很快就被疫情飆漲以及藥物和檢測盒緊缺帶來的恐懼所淹沒,絕大多數民眾更為擔心疫情未來的走向,以及患有基礎病又未接種疫苗的老年人如何躲過一劫。

中國官方並未公佈防控措施鬆綁後中國重症病人的染疫人數,不過中國互聯網和社媒上到處都有大批民眾核酸檢測呈陽性或迅速染疫的圖文和證據。在疫情較為嚴重的北京等城市,各家醫院和發熱門診門口大排長龍,感冒發燒與咳嗽藥物以及快速檢測盒也早已被搶購一空。澳大利亞等地的華人代購,已經開始在海外為國內的親友和客戶搶購感冒發燒和咳嗽等相關藥品。

北京一家醫院發熱門診外排長隊的市民。(2022年12月14日)

大批醫護人員因為自己感染被迫居家隔離與治療,而染疫之後核酸檢測恢復陰性的人又重返醫療崗位,繼續履行救死扶傷的職責。

新冠疫情爆發三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堅持“動態清零”的極端防疫封控措施,通過沒完沒了的全員核酸檢測,幾乎對每一例染疫者及其密接者都能進行追蹤和控制。但是隨著封控措施的鬆綁和全員核酸檢測的終止,當局現在表示已經不可能像過去那樣追蹤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以及他們的密接者。

中國國家衛健委星期三宣佈,從當日起停止統計和公佈新增無症狀感染者的病例數。但是當局並未說明是否會或何時會公佈新增重症病例的數量。

北京一家藥店已經售光感冒用藥。(2022年12月15日)

在中國的醫療體系中,北京、上海以及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對醫護人員和醫療設施的投資比較多,醫療條件也相對要好。但是在二三線城市以及廣大的農村,應對大規模疫情的醫療資源顯然非常不足。

美聯社在報導中指出,中國人出於各種各樣經濟和文化的原因,比其他國家的民眾更傾向於依賴醫院治療疾病,包括那些並不嚴重的小病和輕症。中國政府已經一再呼籲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讓醫院和醫療機構騰出手來,去處理和救治重症患者。

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教授陳希向美聯社表示,如果中國民眾沒有聽從政府的呼籲,堅持前往醫院求診,那就會給中國整個醫療體系增加巨大的壓力。

“如果民眾沒有居家治療的習俗,以便把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那麼就很容易癱瘓整個醫療體系,”陳希說。

北京目前已經把全市提供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從94家擴大到303家,一夜之間擴充了三倍。美聯社記者在北京走訪了多家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之後報導說,這些提供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氣氛平靜,秩序井然,基本看不到擁擠不堪的狀況。

北京兒童醫院裡候診的病孩和排隊的市民。(2022年12月14日)

美聯社報導說,北京一家兒童醫院星期三下午大約有五六十人在排隊,但是其他三家兒童醫院的排隊人數要少一些。在北京南部的一家診所,有幾位老人在打點滴,其中一位老人還戴上了氧氣罩。

陳希認為雖然中國大城市的醫療機構目前看起來還能應付疫情飆升,但是目前還不清楚疫情高峰何時出現。他認為明年一月的農曆新年將構成重大挑戰,因為成百上千萬的人將探親訪友或回家團聚。

“我擔心春節會成為超級傳播期,”陳希說。他還表示,選擇在冬季鬆綁封控措施也增加了挑戰,因為病毒在冬季更容易傳播。

中國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星期四在北京舉行的一場防疫記者會上坦承,中國目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

“社區、農村是醫療衛生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家庭醫生、鄉村醫生是群眾健康的守門人,”米鋒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推進感染者分級分類收治、風險人群健康檢測管理、老人和孩子等重點人群醫療服務保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北京市市中心星期四仍然相當冷清,仍然開門營業的店家和餐廳光顧者寥寥無幾。很多人因為染疫而被迫居家隔離治療,尚未感染的市民則選擇待在家中,擔心外出會遭病毒傳染。

醫學和經濟專家早就預言,中國以動輒封城和反覆全員核酸檢測為標誌的“動態清零”極端防疫封控措施很難持久,特別是在面對傳染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時。中國極端封控措施不僅影響民生、重創經濟,而且引發了十分罕見的大規模抗議示威。

中國目前累計染疫死亡的人數為5235例,大大低於美國的110萬死亡病例。但是專家擔心,隨著中國政府匆忙鬆綁防疫封控措施,中國的染疫死亡病例有可能快速上升,最高可達一兩百萬死亡病例。